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保护管理论文--环境规划与环境管理论文--区域环境规划与管理论文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研究--以汶上县为例

中文摘要第7-8页
ABSTRACT第8-10页
1.引言第11-20页
    1.1 研究目的第11-12页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16页
        1.2.1 国外研究现状第12-14页
        1.2.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16页
        1.2.3 研究述评第16页
    1.3 研究意义第16-17页
    1.4 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及技术路线第17-19页
    1.5 本文研究创新之处第19-20页
        1.5.1 预期结果第19页
        1.5.2 论文创新之处第19-20页
2.概念界定及相关理论基础第20-25页
    2.1 社会主义新农村第20页
    2.2 生态文明村第20-21页
    2.3 相关理论基础第21-22页
    2.4.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和思想借鉴第22-25页
        2.4.1 马克思主义的生态理论是本文研究的理论基础第22-23页
        2.4.2 中国古代的生态智慧提供了本人研究的思想参考第23-25页
3.汶上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现状分析第25-40页
    3.1 汶上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背景第25-27页
        3.1.1 汶上县基本概况第25-26页
        3.1.2 汶上县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背景第26-27页
    3.2 汶上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总体思路第27-31页
        3.2.1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目标设计第27-29页
        3.2.2 规划内容第29-30页
        3.2.3 总体思路第30-31页
    3.3 生态文明乡村建设规划第31-34页
        3.3.1 规划依据第31-32页
        3.3.2 规划任务第32-33页
        3.3.3 规划实施第33-34页
    3.4 汶上县生态文明建设劣势第34页
    3.5 汶上县生态文明建设机遇第34-35页
    3.6 汶上县生态文明建设挑战第35-36页
    3.7 汶上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成效第36-40页
        3.7.1 科学规划第36-37页
        3.7.2 强化领导,落实责任第37页
        3.7.3 增强农民参与环境卫生意识第37-38页
        3.7.4 切实保障农民群众长远利益第38页
        3.7.5 确保生态文明乡村建设持续发展第38-40页
4.汶上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典型案例分析第40-48页
    4.1 调查情况概述第40-42页
        4.1.1 基本概况第40-41页
        4.1.2 规划建设目标第41页
        4.1.3 各项任务完成情况第41-42页
        4.1.4 保障措施第42页
    4.2 取得的成效第42-45页
        4.2.1 规划布局思路第42-43页
        4.2.2 公共基础设施治理第43页
        4.2.3 环境卫生“四改”第43页
        4.2.4 彩色苗木产业第43页
        4.2.5 产业项目进村进社区第43-44页
        4.2.6 便民利民服务第44页
        4.2.7“大义乡风”形象品牌建设第44-45页
    4.3 生态文明村创建机制第45-48页
        4.3.1 注重实际、实用、实效,做好片区规划第45页
        4.3.2 加快片区内公共设施治理第45页
        4.3.3 重点做好农户庭院环境卫生“四改”第45-46页
        4.3.4 培育片区内特色产业发展第46页
        4.3.5 全力打造便民利民的村民中心建设第46-47页
        4.3.6 深入挖掘乡俗文化,打造“大义乡风”形象品牌第47-48页
5.汶上县周边地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经验与借鉴第48-57页
    5.1 微山县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启示第48-49页
    5.2 邹城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启示第49-52页
    5.3 曲阜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启示第52-53页
    5.4 济宁任城区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启示第53-54页
    5.5 兖州市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成功经验及启示第54-57页
6.农村生态文明建设中面临的问题及成因第57-60页
    6.1 存在的问题第57-58页
        6.1.1 工作进展不平衡第57页
        6.1.2 长效机制有待完善第57页
        6.1.3 村镇生态环保政策与制度需要进一步完善第57-58页
        6.1.4 缺少全面而可行的规划引领第58页
    6.2 成因分析第58-60页
        6.2.1 村民方面第58页
        6.2.2 政府方面第58页
        6.2.3 制度方面第58-59页
        6.2.4 统筹方面第59页
        6.2.5 技术方面第59-60页
7.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与对策建议第60-66页
    7.1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思路第60页
        7.1.1 确定生态文明乡村建设的奋斗目标第60页
        7.1.2 明确生态文明乡村的建设任务第60页
    7.2 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建议第60-64页
        7.2.1 思想高度重视第60-61页
        7.2.2 强化规划引领第61页
        7.2.3 加大政策扶持第61-62页
        7.2.4 抓好重点工程建设第62-64页
    7.3 推进农村生态文明建设的机制第64-66页
        7.3.1 建立从规划到管理的协同机制第64页
        7.3.2 健全督查考核机制第64页
        7.3.3 健全资金保障体系第64-65页
        7.3.4 完善环卫保洁的日常运行机制第65页
        7.3.5 建立村庄道路的养护维修长效机制第65-66页
参考文献第66-69页
致谢第69页

论文共6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邻近节点集的车载自组织网络路由协议的研究
下一篇:基于WiFi指纹与惯性导航的巡库员室内定位及跟踪系统的研究与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