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0-24页 |
1.1 课题研究背景 | 第10页 |
1.2 H酸及其它芳香磺酸类废水的处理技术 | 第10-14页 |
1.2.1 生物处理法 | 第10-11页 |
1.2.2 高级氧化法 | 第11-12页 |
1.2.3 络合萃取法 | 第12-13页 |
1.2.4 吸附法 | 第13-14页 |
1.3 树脂吸附法 | 第14-17页 |
1.3.1 树脂吸附原理 | 第14页 |
1.3.2 树脂吸附热力学、动力学及控制机理模型 | 第14-17页 |
1.3.2.1 吸附等温线 | 第14-16页 |
1.3.2.2 吸附热力学 | 第16页 |
1.3.2.3 吸附动力学 | 第16-17页 |
1.3.2.4 控制机理模型 | 第17页 |
1.4 分子印迹技术 | 第17-21页 |
1.4.1 分子印迹技术概述 | 第17-18页 |
1.4.2 分子印迹技术基本原理与分类 | 第18-20页 |
1.4.3 表面分子印迹技术 | 第20-21页 |
1.5 本论文的研究意义及内容 | 第21-24页 |
1.5.1 研究意义 | 第21-22页 |
1.5.2 研究内容 | 第22-24页 |
第二章 树脂的合成与交换容量的测定 | 第24-28页 |
2.1 树脂的合成 | 第24-26页 |
2.1.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4-25页 |
2.1.1.1 实验仪器 | 第24页 |
2.1.1.2 实验试剂 | 第24-25页 |
2.1.2 树脂的合成方法 | 第25-26页 |
2.1.2.1 PEI树脂的合成 | 第25页 |
2.1.2.2 H-PEI树脂的合成 | 第25-26页 |
2.1.3 树脂的预处理 | 第26页 |
2.2 树脂交换容量的测定 | 第26-28页 |
2.2.1 全交换容量的测定 | 第26-27页 |
2.2.2 强碱基团交换容量的测定 | 第27-28页 |
第三章 树脂对H酸、T酸和2-萘磺酸的吸附研究 | 第28-48页 |
3.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29页 |
3.1.1 实验仪器 | 第29页 |
3.1.2 实验试剂 | 第29页 |
3.2 分析方法 | 第29-30页 |
3.3 实验内容 | 第30-31页 |
3.3.1 pH对吸附的影响 | 第30页 |
3.3.2 静态吸附等温线 | 第30-31页 |
3.3.3 硫酸钠对吸附的影响 | 第31页 |
3.3.4 吸附动力学实验 | 第31页 |
3.4 结果与分析 | 第31-46页 |
3.4.1 pH对吸附的的影响 | 第31-34页 |
3.4.2 静态吸附结果 | 第34-42页 |
3.4.2.1 吸附等温线 | 第34-37页 |
3.4.2.2 等温线方程拟合 | 第37-40页 |
3.4.2.3 吸附选择性比较 | 第40页 |
3.4.2.4 吸附热力学 | 第40-42页 |
3.4.3 硫酸钠对树脂吸附H酸的影响 | 第42-43页 |
3.4.4 吸附动力学 | 第43-46页 |
3.4.4.1 吸附动力学曲线 | 第43-44页 |
3.4.4.2 吸附动力学拟合分析 | 第44-45页 |
3.4.4.3 控制机理模型判断 | 第45-46页 |
3.5 本章小结 | 第46-48页 |
第四章 树脂对复合组份芳香磺酸的选择吸附研究 | 第48-66页 |
4.1 实验仪器与试剂 | 第48-49页 |
4.1.1 实验仪器 | 第48页 |
4.1.2 实验试剂 | 第48-49页 |
4.2 分析方法 | 第49-51页 |
4.3 实验内容 | 第51-53页 |
4.3.1 两种复合体系的静态吸附 | 第51-52页 |
4.3.2 两种树脂的动态吸附-脱附实验研究 | 第52-53页 |
4.4 结果与分析 | 第53-64页 |
4.4.1 H酸与T酸复合体系中的静态吸附 | 第53-57页 |
4.4.2 H酸与2-萘磺酸复合体系中的静态吸附 | 第57-61页 |
4.4.3 H酸-T酸-硫酸钠复合体系中的动态吸附和解吸 | 第61-64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64-66页 |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研究内容总结 | 第66-67页 |
5.2 课题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