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财政、金融论文--金融、银行论文--中国金融、银行论文--银行制度与业务论文

G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研究

摘要第3-4页
Abstract第4页
第1章 绪论第8-14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8-9页
        1.1.1 研究背景第8-9页
        1.1.2 研究意义第9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9-12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2页
    1.3 研究方法和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3.1 研究方法第12页
        1.3.2主要研究内容第12-13页
    1.4 主要创新点与不足第13-14页
        1.4.1 主要创新点第13页
        1.4.2 不足之处第13-14页
第2章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理论分析第14-19页
    2.1 相关概念的界定第14-16页
        2.1.1 商业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第14-15页
        2.1.2 风险的含义与分类第15-16页
        2.1.3 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第16页
    2.2 商业银行风险管理理论的演进第16-17页
        2.2.1 资产管理理论第16页
        2.2.2 负债管理理论第16-17页
        2.2.3 资产负债管理理论第17页
        2.2.4 全面风险管理理论第17页
    2.3 巴塞尔协议Ⅲ下商业银行的全面风险管理第17-19页
        2.3.1 巴塞尔协议Ⅲ的形成第17-18页
        2.3.2 对商业银行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新要求第18-19页
第3章 G银行投资银行业务的现状及风险管理中的问题第19-31页
    3.1 G银行概况第19-20页
        3.1.1 G银行基本情况第19页
        3.1.2 G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基本情况第19-20页
    3.2 G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主要品种第20-23页
        3.2.1 债务融资工具承销第20-22页
        3.2.2 并购贷款第22-23页
        3.2.3 资产证券化第23页
    3.3 G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分析第23-27页
        3.3.1 G银行风险管理的总体战略第23-24页
        3.3.2 G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的风险管理策略第24-25页
        3.3.3 G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组织架构第25-26页
        3.3.4 G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流程第26-27页
    3.4 G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中存在的问题分析第27-31页
        3.4.1 政策性风险第27-28页
        3.4.2 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第28-29页
        3.4.3 存续期管理风险第29-30页
        3.4.4 防火墙机制缺失风险第30-31页
第4章 G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管理风险成因分析第31-40页
    4.1 政府宏观政策调整引发的风险第31-33页
        4.1.1 地方政府性存量债务清理处置的新政策第31页
        4.1.2 新政策对投资银行业务的巨大影响第31-33页
    4.2 制度与市场的不完善制约投资银行业务的健康发展第33-35页
        4.2.1 相关法律规范的缺失第33-34页
        4.2.2 刚性兑付机制难破解第34-35页
        4.2.3 市场的分割与不均衡第35页
    4.3 经济下行阶段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凸显第35-37页
        4.3.1 经济下行风险加大,同业竞争激烈第35-37页
        4.3.2 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相互作用第37页
    4.4 混业经营对商业银行全面风险管理的挑战第37-40页
        4.4.1 混业经营是必然趋势第37-38页
        4.4.2 风险管理滞后于混业经营的发展第38-40页
第5章 完善G银行的投资银行业务风险管理的对策第40-44页
    5.1 密切关注行业政策变化,制定切实可行的风险管理策略第40页
    5.2 健全全面风险管理体系,重点防控市场风险与信用风险第40-42页
    5.3 强化主承销商负责制度,做好前置预防,完善后续管理第42页
    5.4 推动商业银行混业经营,建立投资银行业务防火墙制度第42-44页
附录第44-45页
参考文献第45-48页
致谢第48页

论文共48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爱立信通信公司MBM项目逆向物流模式优化研究
下一篇:网络公共事件中的情感动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