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9-10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1.2.2 实践意义 | 第11-12页 |
1.3 研究内容与方法 | 第12-13页 |
1.3.1 研究内容 | 第12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12-13页 |
1.4 研究的可能创新之处 | 第13-15页 |
第2章 相关文献综述 | 第15-23页 |
2.1 精神型领导 | 第15-19页 |
2.1.1 精神性和工作场所精神性 | 第15页 |
2.1.2 精神型领导的内涵 | 第15-18页 |
2.1.3 精神型领导的测量 | 第18页 |
2.1.4 精神型领导的结果研究 | 第18-19页 |
2.2 核心自我评价 | 第19-20页 |
2.2.1 核心自我评价的内涵和测量 | 第19-20页 |
2.2.2 核心自我评价的相关研究 | 第20页 |
2.3 员工创新行为 | 第20-23页 |
2.3.1 员工创新行为的内涵 | 第20-21页 |
2.3.2 员工创新行为的测量 | 第21页 |
2.3.3 员工创新行为的相关研究 | 第21-22页 |
2.3.4 精神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研究 | 第22-23页 |
第3章 理论模型与构建 | 第23-26页 |
3.1 精神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 | 第23-24页 |
3.2 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作用 | 第24-26页 |
第4章 实证研究设计 | 第26-29页 |
4.1 研究对象 | 第26页 |
4.2 问卷设计 | 第26页 |
4.3 变量的测量 | 第26-27页 |
4.3.1 精神型领导测量 | 第26-27页 |
4.3.2 核心自我评价测量 | 第27页 |
4.3.3 员工创新行为测量 | 第27页 |
4.3.4 控制变量测量 | 第27页 |
4.4 数据统计分析方法 | 第27-29页 |
第5章 数据统计与分析 | 第29-44页 |
5.1 数据收集与描述 | 第29-30页 |
5.2 同源偏差检验 | 第30页 |
5.3 量表信度和效度检验 | 第30-36页 |
5.3.1 精神型领导量表的检验 | 第31-33页 |
5.3.2 核心自我评价量表的检验 | 第33-35页 |
5.3.3 员工创新行为量表的检验 | 第35-36页 |
5.4 精神型领导、核心自我评价、员工创新行为的描述性统计 | 第36页 |
5.5 人口统计变量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影响 | 第36-38页 |
5.5.1 员工创新行为在性别上的差异 | 第36-37页 |
5.5.2 员工创新行为在年龄上的差异 | 第37页 |
5.5.3 员工创新行为在教育程度上的差异 | 第37-38页 |
5.5.4 员工创新行为在工龄的差异 | 第38页 |
5.6 相关分析 | 第38页 |
5.7 回归分析 | 第38-44页 |
5.7.1 精神型领导对员工创新行为的回归分析 | 第39-40页 |
5.7.2 核心自我评价的调节作用检验 | 第40-44页 |
第6章 分析结果与管理建议 | 第44-49页 |
6.1 研究结果 | 第44页 |
6.2 结果讨论 | 第44-46页 |
6.2.1 精神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的关系 | 第44-46页 |
6.2.2 核心自我评价对精神型领导与员工创新行为的调节作用 | 第46页 |
6.3 管理启示 | 第46-49页 |
6.3.1 注重愿景激励,以组织愿景激励人 | 第46-47页 |
6.3.2 构建希望/信念,以领导素质吸引人 | 第47页 |
6.3.3 塑造利他之爱,以真诚的爱打动人 | 第47页 |
6.3.4 注重提高员工的核心自我评价 | 第47-49页 |
第7章 研究结论与展望 | 第49-51页 |
7.1 研究结论 | 第49页 |
7.2 研究展望 | 第49-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6页 |
附录:企业员工调查问卷 | 第56-59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9-60页 |
致谢 | 第6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