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7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2-25页 |
1.1 螺原体的研究概况 | 第12-17页 |
1.1.1 螺原体的发现及其分类地位 | 第12-14页 |
1.1.2 螺原体的基本生物学特性 | 第14-15页 |
1.1.3 螺原体的分布及其致病性 | 第15-16页 |
1.1.4 中华绒螯蟹螺原体的发现与证实 | 第16-17页 |
1.2 螺原体侵染机制的研究 | 第17-19页 |
1.2.1 螺原体类微生物侵染机制研究进展 | 第17-18页 |
1.2.2 中华绒螯蟹螺原体侵染机理研究 | 第18-19页 |
1.3 iTRAQ技术简介 | 第19-20页 |
1.4 小G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20-22页 |
1.4.1 小G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20-21页 |
1.4.2 Rab蛋白的结构及生物学功能 | 第21-22页 |
1.5 14-3-3蛋白的研究进展 | 第22-23页 |
1.6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内容、意义和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23页 |
本论文的实验技术路线 | 第23-25页 |
第2章 iTRAQ筛选螺原体感染前后中华绒螯蟹的血细胞差异表达的蛋白 | 第25-43页 |
2.1 实验材料 | 第25-26页 |
2.1.1 实验动物和细菌 | 第25页 |
2.1.2 主要器材及设备 | 第25-26页 |
2.1.3 主要试剂 | 第26页 |
2.2 实验方法 | 第26-30页 |
2.2.1 螺原体感染中华绒螯蟹及血细胞收集 | 第26-27页 |
2.2.2 中华绒螫蟹血细胞总蛋白的提取及浓度测定 | 第27-28页 |
2.2.3 蛋白质酶解及iTRAQ标记 | 第28页 |
2.2.4 iTRAQ信息分析 | 第28页 |
2.2.5 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差异表达蛋白基因水平表达变化 | 第28-30页 |
2.3 实验结果 | 第30-41页 |
2.3.1 基本鉴定信息 | 第30-33页 |
2.3.2 数据库检索 | 第33-38页 |
2.3.3 qRT-PCR验证mRNA水平表达变化 | 第38-41页 |
2.4 讨论 | 第41-43页 |
第3章 Rab7基因克隆、蛋白原核表达及功能初步研究 | 第43-59页 |
3.1 实验材料 | 第43-44页 |
3.1.1 主要器材及设备 | 第43页 |
3.1.2 主要试剂 | 第43-44页 |
3.2 实验方法 | 第44-50页 |
3.2.1 EsRab7部分基因的扩增 | 第44页 |
3.2.2 EsRab7全长基因的扩增 | 第44-46页 |
3.2.3 EsRab7基因序列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6页 |
3.2.4 EsRab7基因ORF序列扩增 | 第46-47页 |
3.2.5 EsRab7基因ORF序列与PGEX-4T-1载体连接 | 第47页 |
3.2.6 重组质粒转化到克隆感受态细胞当中 | 第47页 |
3.2.7 菌落PCR筛选阳性克隆 | 第47-48页 |
3.2.8 重组质粒的原核表达 | 第48页 |
3.2.9 重组蛋白纯化 | 第48-49页 |
3.2.10 EsRab7多克隆抗体制备及抗体特异性检测 | 第49页 |
3.2.11 qRT-PCR检测EsRab7基因在河蟹各组织的分布 | 第49-50页 |
3.2.12 qRT-PCR检测EsRab7基因在S. eriocheiris感染后的表达变化 | 第50页 |
3.2.13 Western blot检测EsRab7基因在S. eriocheiris感染后的蛋白表达变化 | 第50页 |
3.2.13.1 螺原体感染中华绒螯蟹及血细胞收集 | 第50页 |
3.2.13.2 血细胞蛋白的提取及浓度测定 | 第50页 |
3.2.13.3 Western blot | 第50页 |
3.3 实验结果 | 第50-57页 |
3.3.1 EsRab7基因全长的扩增 | 第50-51页 |
3.3.2 EsRab7序列的分析 | 第51-53页 |
3.3.3 EsRab7基因克隆与原核表达载体构建 | 第53页 |
3.3.4 EsRab7重组蛋白的表达纯化 | 第53-54页 |
3.3.5 EsRab7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特异性检测 | 第54页 |
3.3.6 qRT-PCR检测EsRab7mRNA的组织分布 | 第54-55页 |
3.3.7 qRT-PCR检测EsRab7mRNA在S.eriocheiris感染后表达变化 | 第55-56页 |
3.3.8 Western blot技术检测EsRab7蛋白在S.eriocheiris感染后表达变化 | 第56-57页 |
3.4 讨论 | 第57-59页 |
第4章 14-3-3蛋白原核表达及相关功能研究 | 第59-70页 |
4.1 实验材料 | 第59-60页 |
4.1.1 主要器材及设备 | 第59-60页 |
4.1.2 主要试剂 | 第60页 |
4.2 实验方法 | 第60-62页 |
4.2.1 Es14-3-3基因扩增 | 第60页 |
4.2.2 Es41-3-3基因与pET-28a载体连接 | 第60页 |
4.2.3 pET-Es14-3-3连接产物转化E coli Trans1T1感受态细胞 | 第60页 |
4.2.4 单克隆菌落挑取、PCR鉴定阳性克隆、序列测定 | 第60页 |
4.2.5 pET-Es14-3-3重组质粒原核表达 | 第60-61页 |
4.2.6 重组蛋白纯化 | 第61页 |
4.2.7 Es14-3-3蛋白多克隆抗体制备以及抗体特异性检测 | 第61页 |
4.2.8 qRT-PCR检测Esl4-3-3基因的组织分布 | 第61页 |
4.2.9 qRT-PCR检测S.eriocheiris感染后宿主血细胞内Es14-3-3基因表达变化 | 第61页 |
4.2.10 Western blot检测S.eriocheiris感染后宿主血细胞内Es14-3-3蛋白表达变化 | 第61-62页 |
4.3 实验结果 | 第62-68页 |
4.3.1 Es14-3-3基因克隆和序列分析 | 第62-63页 |
4.3.2 Pet-Es14-3-3重组质粒构建和单克隆菌落挑取 | 第63-64页 |
4.3.3 Esl4-3-3蛋白表达纯化 | 第64-65页 |
4.3.4 Es14-3-3重组蛋白多克隆抗体特异性检测 | 第65-66页 |
4.3.5 qRT-PCR检测Es14-3-3 mRNA在河蟹各组织的分布 | 第66页 |
4.3.6 qRT-PCR检测S.eriocheiris感染后河蟹血细胞中Es14-3-3基因表达变化 | 第66-67页 |
4.3.7 Western blot检测S.eriocheiris感染后河蟹血细胞中Es14-3-3蛋白表达变化 | 第67-68页 |
4.4 讨论 | 第68-70页 |
第5章 结论 | 第70-72页 |
5.1 iTRAQ筛选S.eriocheiris感染前后中华绒螯蟹血细胞的差异表达的蛋白 | 第70页 |
5.2 EsRab7基因克隆、蛋白原核表达纯化及功能分析 | 第70-71页 |
5.3 Es14-3-3蛋白的原核表达及其相关功能的分析 | 第71页 |
进一步研究方向 | 第71-72页 |
参考文献 | 第72-82页 |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82-83页 |
致谢 | 第83-8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