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植物保护论文--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农作物病虫害及其防治论文--禾谷类作物病虫害论文--稻病虫害论文

灰飞虱免疫相关基因的克隆及其抗RSV免疫反应的功能分析

摘要第3-5页
Abstract第5-6页
第一章 绪论第10-20页
    1.1 灰飞虱概况第10-13页
        1.1.1 灰飞虱的形态特征第10-11页
        1.1.2 灰飞虱的分布及生活史第11页
        1.1.3 灰飞虱获毒及传毒特性第11-12页
        1.1.4 灰飞虱危害特点第12页
        1.1.5 灰飞虱的大发生第12-13页
    1.2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RSV)的研究概述第13-14页
        1.2.1 水稻条纹叶枯病毒的生物学特性第13页
        1.2.2 水稻条纹叶枯病的发生症状第13-14页
        1.2.3 RSV与灰飞虱相互作用的研究进展第14页
    1.3 灰飞虱免疫相关基因概述第14-17页
        1.3.1 肽聚糖识别蛋白(PGRPs)第14-16页
        1.3.2 革兰氏阴性菌结合蛋白(GRPs)第16页
        1.3.3 TLRs第16-17页
        1.3.4 Defensin B第17页
    1.4 论文研究的意义及创新点第17-19页
    1.5 技术路线第19-20页
第二章 灰飞虱免疫相关基因的片段获得及全长克隆第20-43页
    2.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第20-21页
        2.1.1 灰飞虱的来源与养殖第20页
        2.1.2 实验试剂第20页
        2.1.3 实验仪器第20-21页
    2.2 实验方法第21-32页
        2.2.1 灰飞虱免疫相关基因的片段及全长序列的获得第21-32页
    2.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2-42页
        2.3.1 Trizol法提取灰飞虱的总RNA第32页
        2.3.2 灰飞虱的八个免疫相关基因的全长克隆第32-42页
    2.4 讨论第42-43页
第三章 带毒与无毒灰飞虱体内免疫相关基因表达量分析第43-52页
    3.1 实验材料、试剂与仪器等第43页
        3.1.1 灰飞虱群体的筛选第43页
        3.1.2 实验材料、试剂第43页
        3.1.3 实验仪器第43页
    3.2 实验方法第43-46页
        3.2.1 灰飞虱带毒率的检测第43-44页
        3.2.2 引物设计第44页
        3.2.3 带毒与无毒灰飞虱体内八个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第44-45页
        3.2.4 E.coli免疫刺激带毒灰飞虱后对其LsToll-8、LsToll-13、RSV-RNP的表达的影响第45-46页
        3.2.5 qRT-PCR结果数据的分析第46页
    3.3 结果与分析第46-51页
        3.3.1 带毒与无毒灰飞虱体内八个免疫相关基因的表达情况第46-50页
        3.3.2 E.coli免疫刺激带毒灰飞虱后LsToll-8、LsToll-13、RSV-RNP的表达量的变化第50-51页
    3.4 讨论第51-52页
第四章 饲喂法RNAi技术探究相应免疫基因的功能第52-60页
    4.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52页
        4.1.1 实验试剂第52页
        4.1.2 实验仪器第52页
    4.2 实验方法第52-55页
        4.2.1 人工饲养液的配制第52-53页
        4.2.2 dsRNA的合成第53-54页
        4.2.3 饲喂法RNAi实验第54-55页
        4.2.4 目标基因及相应的RSV-RNP表达量的qRT-PCR测定第55页
    4.3 结果与分析第55-58页
        4.3.1 干扰目标基因后对灰飞虱的存活率的影响第55页
        4.3.2 干扰后目标基因的沉默效果及相应RSV的积累量的变化第55-58页
    4.4 讨论第58-60页
第五章 灰飞虱LsToll-13基因的生物信息学分析第60-66页
    5.1 实验材料与方法第60页
    5.2 结果与分析第60-65页
        5.2.1 LsToll-13基因序列、结构域及理化性质分析第60-62页
        5.2.2 LsToll-13蛋白同源性分析第62页
        5.2.3 LsToll-13基因的进化分析第62-64页
        5.2.4 LsToll-13蛋白三级结构的相关分析第64-65页
    5.3 讨论第65-66页
总结第66-67页
附录第67-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第74-75页
致谢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miR-981在果蝇Imd免疫响应中的调控作用研究
下一篇:三种遗传性骨病的临床及基因诊断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