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交通运输论文--铁路运输论文--铁路线路工程论文--线路构造论文--钢轨联接及扣件论文

钢轨波磨下扣件弹条疲劳断裂机理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概述第13-3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扣件系统发展现状第14-20页
        1.2.1 国外扣件系统发展现状第14-17页
        1.2.2 国内扣件系统发展现状第17-20页
    1.3 弹条式扣件的主要伤损第20-22页
        1.3.1 弹条伤损第20-21页
        1.3.2 锚固件伤损第21-22页
        1.3.3 弹性垫板伤损第22页
    1.4 扣件弹条断裂成因分析第22-25页
        1.4.1 材料和加工工艺分析第22-23页
        1.4.2 弹条受力分析第23-25页
    1.5 当前研究存在的主要问题第25-30页
        1.5.1 动力学模型方面第25-27页
        1.5.2 弹条断裂的影响因素方面第27-30页
        1.5.3 弹条断裂机理方面第30页
    1.6 本文研究内容及研究思路第30-33页
        1.6.1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中高频动力学模型第30-31页
        1.6.2 弹条动力响应计算及疲劳寿命分析第31-33页
第2章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中高频动力学模型第33-41页
    2.1 钢轨波磨引起的轮轨系统振动频率分析第33-34页
    2.2 中高频振动下模型中应该考虑的问题第34-38页
        2.2.1 轮对中高频振动问题第34-35页
        2.2.2 钢轨中高频振动问题第35-36页
        2.2.3 扣件系统中高频振动问题第36-38页
    2.3 车辆-轨道耦合系统中高频动力学模型第38-40页
    2.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第3章 轮对中高频振动模型第41-55页
    3.1 轮对中高频振动特性研究第41-47页
        3.1.1 轮对有限元模型第41-43页
        3.1.2 轮对振动特性分析第43-47页
    3.2 轮对中高频振动模型第47-49页
        3.2.1 轮对梁-板-梁模型第47-48页
        3.2.2 轮对梁-刚体模型第48-49页
    3.3 轮对中高频振动模型适应的频率范围研究第49-51页
        3.3.1 轮对梁-板-梁模型第49-50页
        3.3.2 轮对梁-刚体模型第50-51页
    3.4 轮对弹性变形对轨道系统动力响应的影响分析第51-53页
    3.5 本章小结第53-55页
第4章 扣件系统中高频振动模型第55-80页
    4.1 扣件系统各部分简化分析第55-62页
        4.1.1 弹条简化第55-58页
        4.1.2 铁垫板简化第58-60页
        4.1.3 接触关系的简化第60-62页
    4.2 接触刚度的经典法求解第62-69页
        4.2.1 经典法公式推导第63-67页
        4.2.2 相关计算参数第67-68页
        4.2.3 接触刚度结果分析第68-69页
    4.3 接触刚度的线性简化第69-74页
        4.3.1 有限元模型第69-70页
        4.3.2 计算结果分析第70-71页
        4.3.3 有限元法与经典法计算结果对比第71-74页
        4.3.4 接触刚度线性简化第74页
    4.4 扣件系统中高频振动模型第74-75页
    4.5 扣件中高频振动模型与传统模型的动力特性对比第75-78页
    4.6 弹条与相接触部件间的相对位移对弹条振动的影响分析第78-79页
    4.7 本章小结第79-80页
第5章 扣件系统动力响应分析第80-104页
    5.1 预压力下弹条模态分析第80-82页
    5.2 螺栓预压力施加第82-83页
    5.3 扣件区域钢轨节点竖向调整第83-84页
    5.4 钢轨波磨地段扣件系统动力响应分析第84-90页
        5.4.1 钢轨波浪形磨耗第85页
        5.4.2 扣件系统动力响应分析第85-90页
    5.5 弹条振动的影响因素分析第90-103页
        5.5.1 钢轨波磨幅值的影响第90-94页
        5.5.2 螺栓预压力的影响第94-95页
        5.5.3 行车速度的影响第95-101页
        5.5.4 橡胶垫板刚度的影响第101-103页
    5.6 本章小结第103-104页
第6章 扣件弹条疲劳寿命分析第104-130页
    6.1 确定扣件弹条危险节点第104-111页
        6.1.1 判断弹条危险区域第104-105页
        6.1.2 单元结果提取及受载形式判断第105-108页
        6.1.3 危险节点确定第108-111页
    6.2 扣件弹条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第111-114页
        6.2.1 平面应力状态下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第112-113页
        6.2.2 三向应力状态下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第113页
        6.2.3 疲劳寿命分析方法的选择第113-114页
    6.3 扣件弹条疲劳寿命计算第114-122页
    6.4 扣件弹条疲劳寿命的影响因素分析第122-128页
        6.4.1 钢轨波磨幅值的影响第122-124页
        6.4.2 螺栓预压力的影响第124-125页
        6.4.3 行车速度的影响第125-127页
        6.4.4 橡胶垫板刚度的影响第127-128页
    6.5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结论与展望第130-135页
    本文主要结论第130-134页
    进一步研究的建议第134-135页
致谢第135-136页
参考文献第136-143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43页
参加的主要科研项目第143页

论文共14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职业病患者权利保障研究
下一篇:林业行政处罚裁量基准制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