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基础医学论文--医用一般科学论文--生物医学工程论文--一般性问题论文--生物材料学论文

钛表面改性及其对间充质干细胞成骨分化的影响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10页
第1章 绪论第15-38页
    1.1 骨组织修复材料第15-19页
        1.1.1 骨组织修复材料的特性第15页
        1.1.2 骨组织修复材料的分类第15-18页
        1.1.3 细胞因子对骨再生的影响第18-19页
    1.2 钛及钛合金的研究进展第19-23页
        1.2.1 钛及钛合金发展及性能第19-21页
        1.2.2 钛及钛合金的生物医学应用第21-22页
        1.2.3 钛及钛合金存在的问题第22-23页
    1.3 钛表面改性第23-31页
        1.3.1 阳极氧化法第23-27页
        1.3.2 层层自组装技术第27-31页
    1.4 MSCs的分化第31-36页
        1.4.1 MSCs简介第31页
        1.4.2 影响干细胞分化的因素第31-36页
    1.5 研究目的和研究内容第36-38页
第2章 不同管径纳米管层携载OGP及其对成骨细胞的影响第38-49页
    2.1 引言第38-39页
    2.2 材料与方法第39-40页
        2.2.1 实验材料第39页
        2.2.2 实验方法第39-40页
    2.3 材料表征第40-42页
        2.3.1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40页
        2.3.2 X射线衍射第40页
        2.3.3 接触角测量第40-41页
        2.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41页
        2.3.5 细胞实验第41-42页
    2.4 结果与讨论第42-48页
        2.4.1 纳米管形貌及断面元素分析第42-43页
        2.4.2 表面结构分析第43页
        2.4.3 试样表面接触角第43-44页
        2.4.4 XPS分析第44-45页
        2.4.5 Alamar Blue检测第45-46页
        2.4.6 ALP检测第46-47页
        2.4.7 细胞形态第47-48页
    2.5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3章 纳米管层携载不同诱导因子及其对MSCs成骨分化的研究第49-63页
    3.1 引言第49-50页
    3.2 材料与方法第50-51页
        3.2.1 实验材料第50页
        3.2.2 实验方法第50-51页
    3.3 材料表征第51-53页
        3.3.1 扫描电子显微镜第51页
        3.3.2 接触角测量第51页
        3.3.3 傅立叶红外光谱第51页
        3.3.4 细胞实验第51-53页
    3.4 结果与讨论第53-61页
        3.4.1 表面形貌结果第53-54页
        3.4.2 接触角分析第54页
        3.4.3 FTIR分析第54-55页
        3.4.4 Alamar Blue检测第55-56页
        3.4.5 细胞形态第56-58页
        3.4.6 ALP检测第58-59页
        3.4.7 PCR检测第59-60页
        3.4.8 Col-1和OPN免疫荧光染色第60-61页
        3.4.9 钙含量及钙结节检测第61页
    3.5 本章小结第61-63页
第4章 携载BMP-2的不同管径纳米管层对MSCs向成骨分化的影响第63-76页
    4.1 引言第63页
    4.2 材料与方法第63-64页
        4.2.1 实验材料第63页
        4.2.2 实验方法第63-64页
    4.3 材料表征第64-65页
        4.3.1 扫描电镜分析第64页
        4.3.2 接触角测量第64页
        4.3.3 原子力显微镜第64页
        4.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64页
        4.3.5 BMP-2释放第64页
        4.3.6 细胞实验第64-65页
    4.4 结果与讨论第65-75页
        4.4.1 纳米管断面形貌及元素分析第65-66页
        4.4.2 接触角和表面能分析第66页
        4.4.3 AFM分析第66-67页
        4.4.4 XPS分析第67-68页
        4.4.5 BMP-2释放曲线第68页
        4.4.6 Alamar Blue检测第68-69页
        4.4.7 细胞形态第69-71页
        4.4.8 MSCs的迁移能力第71-72页
        4.4.9 ALP检测第72-73页
        4.4.10 PCR检测第73页
        4.4.11 Col-1和OPN免疫荧光染色第73-74页
        4.4.12 钙结节及钙含量检测第74-75页
    4.5 本章小结第75-76页
第5章 纳米管表面组装层的构建及其对MSCs成骨能力的研究第76-92页
    5.1 引言第76-77页
    5.2 材料与方法第77-78页
        5.2.1 实验材料第77页
        5.2.2 实验方法第77-78页
    5.3 材料表征第78-79页
        5.3.1 多层膜扫描电镜观察第78页
        5.3.2 接触角测量第78页
        5.3.3 傅立叶红外光谱第78页
        5.3.4 X射线光电子能谱第78页
        5.3.5 BMP-2释放第78页
        5.3.6 多层膜降解第78-79页
        5.3.7 细胞实验第79页
    5.4 结果与讨论第79-91页
        5.4.1 多层膜形貌分析第79-81页
        5.4.2 接触角检测第81-82页
        5.4.3 FTIR分析第82-83页
        5.4.4 XPS分析第83-85页
        5.4.5 BMP-2释放曲线第85-86页
        5.4.6 多层膜降解结果第86-87页
        5.4.7 Alamar Blue检测第87页
        5.4.8 细胞形貌第87-88页
        5.4.9 ALP检测第88-89页
        5.4.10 PCR检测第89-90页
        5.4.11 Col-1和OPN免疫荧光染色第90-91页
    5.5 本章小结第91-92页
结论第92-93页
本文研究展望第93-94页
致谢第94-95页
参考文献第95-12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已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第120页

论文共12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竹叶提取物和杜仲提取物体外抗癌活性研究
下一篇:单宁改性及其吸附重金属离子的应用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