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4-6页 |
| Abstract | 第6-7页 |
| 引言 | 第10-13页 |
| 一、商标平行进口界定及理论分析 | 第13-20页 |
| (一) 商标平行进口的法律界定 | 第13页 |
| (二) 商标平行进口的基本特征 | 第13-14页 |
| 1. 平行进口的商品为真品 | 第13页 |
| 2. 平行进口的途径合法 | 第13-14页 |
| 3. 平行进口商品受法律保护 | 第14页 |
| 4. 平行进口商未被授权便进行销售 | 第14页 |
| 5. 平行进口的商品的目的是进行销售 | 第14页 |
| (三) 平行进口的基本原理 | 第14-20页 |
| 1. 地域性原则 | 第14-15页 |
| 2. 权利穷竭原则 | 第15-20页 |
| 二、商标平行进口的国际立法实践 | 第20-28页 |
| (—) 国际条约—“回避”商标平行进口 | 第20页 |
| (二) 欧盟—“区域内”商标平行进口合法化 | 第20-23页 |
| 1. 欧盟关于商标平行进口的立法 | 第21-22页 |
| 2. Silhouette V.Hartlauer案 | 第22-23页 |
| (三) 美国—“原则下”商标平行进口合法化 | 第23-28页 |
| 1. 美国关于商标平行进口的立法 | 第23-24页 |
| 2. 对于商标平行进口态度的演变 | 第24-28页 |
| 三、我国商标平行进口的现状及立法建议 | 第28-35页 |
| (一) 我国商标平行进口的司法现状 | 第28-30页 |
| (二) 我国商标平行进口的立法建议 | 第30-35页 |
| 1. 允许为原则(也可称为“有条件允许”) | 第32-33页 |
| 2. 禁止为例外 | 第33-35页 |
| 结语 | 第35-36页 |
| 参考文献 | 第36-40页 |
| 致谢 | 第4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