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导言 | 第8-9页 |
第一章 “严重污染环境”的概念解读 | 第9-21页 |
第一节 “严重污染环境”界定分歧 | 第9-18页 |
一、“严重污染环境”的理论分歧 | 第9-11页 |
二、“严重污染环境”界定产生分歧的原因 | 第11-18页 |
第二节 “严重污染环境”的概念重塑 | 第18-21页 |
一、认定“严重污染环境”需要明确的问题 | 第18-19页 |
二、界定罪状中“严重污染环境”的概念 | 第19-21页 |
第二章 “严重污染环境”的认定标准分析 | 第21-39页 |
第一节 “严重污染环境”的罪过形式:混合罪过 | 第21-27页 |
一、故意说、过失说、混合说的学理评析 | 第21-23页 |
二、坚持混合罪过的影响性因素分析 | 第23-25页 |
三、“理性”计算下的选择——以单位犯罪为例 | 第25-27页 |
第二节 “严重污染环境”的行为类型:具体危险犯 | 第27-39页 |
一、危险犯之提倡 | 第28-30页 |
二、抽象危险犯之否定 | 第30-33页 |
三、过失危险犯的设定 | 第33-39页 |
第三章 “严重污染环境”的司法适用问题研究 | 第39-54页 |
第一节 污染环境罪和投放危险物质罪的界限 | 第39-42页 |
一、关于二罪区分的典型案例分析 | 第39-40页 |
二、关于二罪界限的明确 | 第40-42页 |
第二节 污染环境罪的共犯成立范围 | 第42-50页 |
一、对受雇佣实施排放、倾倒或者处置有害物质行为定性 | 第43-45页 |
二、过失共同犯罪在污染环境罪中的运用 | 第45-50页 |
第三节 “严重污染环境”结果延迟时追诉时效制度分析 | 第50-54页 |
一、污染环境罪适用现行时效制度存在的问题 | 第50页 |
二、现有对策的合理性评析 | 第50-51页 |
三、适用追诉时效中止的条件限制 | 第51-54页 |
结语 | 第54-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59页 |
后记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