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环境科学、安全科学论文--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大气污染及其防治论文--粒状污染物论文

兰州市大气PM10、PM2.5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一章 绪论第9-20页
   ·引言第9-11页
     ·大气颗粒物的定义及分类第9-10页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第10页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第10-11页
   ·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现状第11-13页
   ·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的研究进展第13-17页
   ·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研究方法第17-18页
     ·离线分析法第17页
     ·连续和半连续分析法第17-18页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第18-20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18-19页
     ·研究内容第19-20页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第20-31页
   ·研究区域概况第20-21页
     ·兰州市的地理环境第20页
     ·兰州市的气候特征第20页
     ·兰州市的能源结构特征第20-21页
     ·兰州市大气污染状况第21页
   ·样品的采集第21-23页
     ·采样器的选择第21页
     ·采样滤膜的选择第21-22页
     ·样品的采集方法第22-23页
     ·样品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第23页
     ·样品保存第23页
   ·水溶性离子分析方法第23-31页
     ·仪器及试剂第23-24页
     ·水溶性离子前处理条件的确定第24-25页
     ·水溶性离子的分析条件第25-26页
     ·水溶性离子分析质量保证与控制第26-31页
第三章 兰州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第31-39页
   ·引言第31页
   ·样品采集与分析第31-32页
     ·样品采集第31页
     ·样品分析第31-32页
   ·结果与讨论第32-38页
     ·PM_(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第32-35页
     ·PM_(10)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第35-36页
     ·PM_(10)工作日及假日污染特征第36-38页
   ·本章小结第38-39页
第四章 大气PM_(2.5)水溶性离子在线监测第39-49页
   ·引言第39页
   ·大气PM_(2.5)样品采集第39-42页
   ·结果与讨论第42-48页
     ·PM_(2.5)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第42页
     ·PM_(2.5)水溶性离子实时监测第42-43页
     ·PM_(2.5)水溶性离子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第43-48页
   ·本章小结第48-49页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第49-51页
   ·结论第49-50页
   ·建议第50-51页
参考文献第51-58页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第58-59页
致谢第59页

论文共5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以忠县消落带为例
下一篇:我国环境公益诉讼“破冰”案之法律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