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9-20页 |
·引言 | 第9-11页 |
·大气颗粒物的定义及分类 | 第9-10页 |
·大气颗粒物的化学组成 | 第10页 |
·大气颗粒物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 第10-11页 |
·大气颗粒物的污染现状 | 第11-13页 |
·大气颗粒物水溶性离子的研究进展 | 第13-17页 |
·大气PM_(2.5)中水溶性离子的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离线分析法 | 第17页 |
·连续和半连续分析法 | 第17-18页 |
·研究的目的、意义和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第二章 样品的采集与分析 | 第20-31页 |
·研究区域概况 | 第20-21页 |
·兰州市的地理环境 | 第20页 |
·兰州市的气候特征 | 第20页 |
·兰州市的能源结构特征 | 第20-21页 |
·兰州市大气污染状况 | 第21页 |
·样品的采集 | 第21-23页 |
·采样器的选择 | 第21页 |
·采样滤膜的选择 | 第21-22页 |
·样品的采集方法 | 第22-23页 |
·样品采集过程的质量控制 | 第23页 |
·样品保存 | 第23页 |
·水溶性离子分析方法 | 第23-31页 |
·仪器及试剂 | 第23-24页 |
·水溶性离子前处理条件的确定 | 第24-25页 |
·水溶性离子的分析条件 | 第25-26页 |
·水溶性离子分析质量保证与控制 | 第26-31页 |
第三章 兰州市大气可吸入颗粒物污染特征 | 第31-39页 |
·引言 | 第31页 |
·样品采集与分析 | 第31-32页 |
·样品采集 | 第31页 |
·样品分析 | 第31-3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2-38页 |
·PM_(10)质量浓度变化特征 | 第32-35页 |
·PM_(10)中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 第35-36页 |
·PM_(10)工作日及假日污染特征 | 第36-38页 |
·本章小结 | 第38-39页 |
第四章 大气PM_(2.5)水溶性离子在线监测 | 第39-49页 |
·引言 | 第39页 |
·大气PM_(2.5)样品采集 | 第39-42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42-48页 |
·PM_(2.5)水溶性离子污染特征 | 第42页 |
·PM_(2.5)水溶性离子实时监测 | 第42-43页 |
·PM_(2.5)水溶性离子与气象因素的相关性分析 | 第43-48页 |
·本章小结 | 第48-4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建议 | 第49-51页 |
·结论 | 第49-50页 |
·建议 | 第50-51页 |
参考文献 | 第51-58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58-59页 |
致谢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