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压力—状态—响应模型的三峡库区消落带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以忠县消落带为例
中文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1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2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研究综述 | 第12-17页 |
·消落带的概念及分类 | 第12-13页 |
·三峡库区消落带研究概况 | 第13-17页 |
·生态环境评价 | 第17页 |
·研究背景 | 第17-19页 |
·研究目的及意义 | 第19页 |
·研究目的 | 第19页 |
·研究意义 | 第19页 |
·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论文特色 | 第20-22页 |
第二章 三峡库区及其消落带基本现状 | 第22-32页 |
·三峡水库调运方案 | 第22页 |
·消落带面积及分布 | 第22-25页 |
·库区及消落带自然生态环境 | 第25-26页 |
·地形地貌 | 第25页 |
·区域气候现状 | 第25页 |
·生物状况 | 第25-26页 |
·地质灾害 | 第26页 |
·经济社会现状 | 第26-28页 |
·库区污染物产生情况 | 第28-30页 |
·工业污染物排放情况 | 第28-29页 |
·生活污水排放情况 | 第29-30页 |
·农业污染情况 | 第30页 |
·库区水质及酸雨状况 | 第30-32页 |
第三章 消落带生态环境综合评价体系及评价方法 | 第32-45页 |
·P-S-R模型介绍 | 第32-34页 |
·P-S-R模型分析 | 第32-33页 |
·P-S-R模型的应用 | 第33-34页 |
·评价体系选取原则 | 第34页 |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 第34-35页 |
·消落带生态环境P-S-R指标描述 | 第35-38页 |
·压力指标分析描述 | 第35-37页 |
·状态指标分析描述 | 第37-38页 |
·响应指标分析 | 第38页 |
·评价方法 | 第38-45页 |
·确定评价因素集合 | 第39页 |
·确定评价等级集合 | 第39页 |
·确定指标权重 | 第39-41页 |
·建立隶属函数 | 第41-45页 |
第四章 忠县消落带生态环境综合评价 | 第45-57页 |
·忠县及其消落带基本情况 | 第45-48页 |
·自然环境状况 | 第45-48页 |
·社会经济状况 | 第48页 |
·评价数据来源 | 第48-49页 |
·生态环境模糊评价 | 第49-54页 |
·指标隶属度的确定 | 第49-50页 |
·分层模糊评价 | 第50-54页 |
·忠县消落带生态环境评价结果分析 | 第54-57页 |
·压力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状态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 第55页 |
·响应指标评价结果分析 | 第55-57页 |
第五章 忠县消落带生态环境保护与管理对策建议 | 第57-60页 |
·生态环境存在的问题 | 第57页 |
·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对策 | 第57-60页 |
第六章 结论 | 第60-62页 |
·主要结论 | 第60页 |
·不足之处 | 第60页 |
·展望 | 第60-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6页 |
在学期间的研究成果 | 第66-67页 |
致谢 | 第6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