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中等教育论文--各科教学法、教学参考书论文--汉语语文论文

学习语言 培养语感--洪镇涛语文教学新体系及教学理念研究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绪论第12-16页
    一、课题的提出第12-13页
    二、研究现状第13-15页
    三、研究思路与论文结构第15-16页
第一章 洪镇涛语文教学理念的形成与构建第16-25页
    第一节 洪镇涛语文教学理念形成第16-19页
        一、注重反思和教学实践的勇于探索第16-17页
        二、国内语文教育大家理念的影响第17-18页
        三、教学理念的基本形成第18-19页
    第二节 “学习语言培养语感”教学理念的构建第19-25页
        一、四个“一”的基本理念第20-21页
        二、兼具各面的四结合第21-22页
        三、七种不同的课型第22-23页
        四、“三主一副”的语文教材编写原则第23-25页
第二章 洪镇涛语文教学理念的独特体现第25-31页
    第一节 于漪:语文工具性之中显人文施教第25-28页
        一、于漪“教文育人”教育观的概述第26-27页
        二、“教文育人”与“语感教学”教学理念的比较第27-28页
    第二节 宁鸿彬:多元教学模式之下促全面发展第28-31页
        一、宁鸿彬“创造性思维训练”教学观概述第28-29页
        二、单一思维训练与多元发展教学理念的比较第29-31页
第三章 “学习语言培养语感”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的运用第31-40页
    第一节 分段教学的实施策略与要求第31-36页
        一、小学段:体会语言的浅层含义第31-33页
        二、初中段:推敲语言文字的深层含义第33-36页
    第二节 分体教学的目标指向第36-40页
        一、古典诗文:诵读中奠定深厚的语言和文化功底第36-38页
        二、白话美文:品读中提高语言鉴赏能力和文化素养第38-40页
第四章 洪镇涛教学理念的当代启示及反思第40-46页
    第一节 契合新世纪新理念的发展要求第40-43页
        一、对《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制定的影响第40-42页
        二、对学生核心素养培养的重要性第42-43页
    第二节 未来展望下的三个“相结合”第43-46页
        一、融会贯通:理论研究与实践应用互促进第43页
        二、拓展运用:书面写作与口语交际都落实第43-44页
        三、理论指导:语感与语言规律相结合第44-46页
结语第46-48页
参考文献第48-51页
附录第51-52页
致谢第52页

论文共52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历史文化街区原真性的游客感知研究--以扬州“双东”历史文化街区为例
下一篇:深冻锅与普通烹饪蔬菜在不同储存条件下硝酸盐、亚硝酸盐及维生素C含量的比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