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农业经济论文--中国农业经济论文--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农业劳动力与农业人口论文

不同耕地流转类型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满意度比较研究--以江西省为例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1 导言第9-16页
    1.1 问题的提出第9-10页
        1.1.1 研究的背景第9-10页
        1.1.2 研究区域第10页
        1.1.3 研究意义第10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0-13页
        1.2.1 国外研究综述第10-11页
        1.2.2 国内研究综述第11-13页
        1.2.3 评述第13页
    1.3 研究对象的内涵界定第13-14页
    1.4 研究方法与思路第14-15页
    1.5 可能的研究创新与不足第15-16页
        1.5.1 研究的创新之处第15页
        1.5.2 研究的不足之处第15-16页
2 农业补贴相关概念及其原因理论解释第16-22页
    2.1 农业补贴内涵第16-18页
        2.1.1 农业补贴的定义与分类第16-17页
        2.1.2 我国农业补贴的政策目标第17页
        2.1.3 我国主要粮食补贴种类第17-18页
    2.2 农业补贴的原因理论解释第18-20页
        2.2.1 农业弱质性理论第18-19页
        2.2.2 农业公共产品属性理论第19页
        2.2.3 农业外部性理论第19-20页
    2.3 农业补贴政策的负面作用分析第20-21页
        2.3.1 增加政府财政负担第20页
        2.3.2 易引发贸易摩擦第20页
        2.3.3 可能陷入恶性循环第20-21页
        2.3.4 可能导致收入差距扩大第21页
    2.4 本章小结第21-22页
3 不同耕地流转类型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满意度的实证分析--以江西省调查数据为例第22-36页
    3.1 数据来源及相关说明第22-23页
        3.1.1 总体数据来源情况第22页
        3.1.2 样本数据抽样说明第22-23页
    3.2 粮食补贴政策对不同耕地流转类型农户的行为影响分析第23-25页
        3.2.1 两类农户基本情况第23页
        3.2.2 农户粮食生产经营特征第23-24页
        3.2.3 粮食补贴政策对不同耕地流转类型农户粮食生产的激励效果第24-25页
        3.2.4 粮食补贴政策对农户土地流转的影响效果第25页
    3.3 不同耕地流转类型农户对补贴政策满意度统计分析及其影响因素假设173.3.1 农户对补贴政策满意度情况第25-29页
        3.3.1 农户对补贴政策满意度情况第26-27页
        3.3.2 不同耕地流转类型农户满意度影响因素假设第27-29页
    3.4 不同耕地流转类型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满意度的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基于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第29-34页
        3.4.1 多元有序logistic回归模型第29-30页
        3.4.2 分析过程第30-33页
        3.4.3 分析结果第33-34页
    3.5 本章小结第34-36页
4 不同耕地流转类型农户对粮食补贴政策满意度评价的案例访谈---基于“转入户”的角度第36-41页
    4.1 案例背景第36-37页
        4.1.1 余干县基本情况第36页
        4.1.2“转入户”的基本情况第36-37页
    4.2 “转入户”对粮食补贴政策满意度及其原因第37-38页
        4.2.1 流转土地补贴受益对象不明确导致农户纠纷第37-38页
        4.2.2“转入户”额外补贴及信贷优惠申请和落实不到位第38页
        4.2.3 农业生产出现规模效益不经济第38页
    4.3 问题与行动第38-40页
        4.3.1 深入宣传粮食补贴政策第39页
        4.3.2 关于补贴受益对象的解释第39页
        4.3.3 关于形成规模效益的建议第39-40页
    4.4 本章小结第40-41页
5 农业补贴政策的国际经验及其启示第41-43页
    5.1 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农业补贴政策及其实施效果第41-42页
    5.2 主要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补贴政策实施经验教训对我国的启示第42-43页
        5.2.1 基本经验第42页
        5.2.2 主要启示第42-43页
6 结论及政策建议第43-46页
    6.1 研究结论第43-44页
    6.2 政策建议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附录1 (调查问卷)第49-56页
附录2 模型回归结果表第56-63页
致谢第63-64页
作者简介第64页

论文共6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论《白鹿原》中的四维文化空间
下一篇:自媒体环境中网络口碑对消费者品牌选择的影响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