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5-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1 绪论 | 第13-18页 |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 第13-15页 |
1.2 研究方法和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1.2.1 研究方法 | 第15页 |
1.2.2 论文框架 | 第15-16页 |
1.3 研究对象 | 第16-18页 |
2 国内外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估综述 | 第18-32页 |
2.1 相关基础理论 | 第18-19页 |
2.1.1 系统理论 | 第18页 |
2.1.2 系统评估理论 | 第18-19页 |
2.2 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脉络及评估项目 | 第19-23页 |
2.2.1 国外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脉络及评估项目 | 第19-21页 |
2.2.2 国内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脉络及评估项目 | 第21-23页 |
2.3 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 第23-27页 |
2.3.1 国外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 第23-25页 |
2.3.2 国内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 第25-27页 |
2.4 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估方法 | 第27-31页 |
2.4.1 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估方法 | 第27-29页 |
2.4.2 教育信息化区域差异计算方法 | 第29-31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31-32页 |
3 省域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 第32-42页 |
3.1 构建原则 | 第32页 |
3.2 省域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的选取 | 第32-35页 |
3.2.1 一级指标的选取 | 第33页 |
3.2.2 二级指标的选取 | 第33-35页 |
3.2.3 省域高校教育信息化指标框架 | 第35页 |
3.3 问卷设计与实施 | 第35-36页 |
3.3.1 问卷调查目的 | 第35-36页 |
3.3.2 调查问卷设计 | 第36页 |
3.3.3 问卷调查实施 | 第36页 |
3.4 省域高校教育信息化指标权重计算 | 第36-40页 |
3.5 省域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估指标体系 | 第40-41页 |
3.6 本章小结 | 第41-42页 |
4 基于灰色综合评价法的省域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估研究 | 第42-58页 |
4.1 样本选择及数据来源 | 第42-43页 |
4.2 计算方法及评估结果 | 第43-45页 |
4.2.1 灰色综合评价法计算流程 | 第43-45页 |
4.2.2 省域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估结果 | 第45页 |
4.3 省域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估结果分析 | 第45-55页 |
4.3.1 综合水平评估结果分析 | 第46-48页 |
4.3.2 基础设施评估结果分析 | 第48-49页 |
4.3.3 数字资源评估结果分析 | 第49-51页 |
4.3.4 资源应用评估结果分析 | 第51-52页 |
4.3.5 管理信息化评估结果分析 | 第52-54页 |
4.3.6 机制保障评估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4.4 省域高校教育信息化评估结果总结 | 第55-56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6-58页 |
5 高校教育信息化区域差异对比 | 第58-68页 |
5.1 高校教育信息化区域比较 | 第58-59页 |
5.2 高校教育信息化区域差异测算与分析 | 第59-62页 |
5.2.1 高校教育信息化区域差异测算方法 | 第59-60页 |
5.2.2 高校教育信息化区域差异分析结果 | 第60-62页 |
5.3 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 第62-63页 |
5.4 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模式分析 | 第63-65页 |
5.5 高校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对策建议 | 第65-67页 |
5.6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6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8页 |
6.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8-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7页 |
附录一 | 第77-79页 |
附录二 | 第79-81页 |
攻读硕士期间科研成果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