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生态课堂及建构策略研究
摘要 | 第6-7页 |
Abstract | 第7-8页 |
一、绪论 | 第12-22页 |
(一) 研究缘起 | 第12-16页 |
1. 基于对传统小学语文课堂弊端的思考 | 第12-14页 |
2. 新时期课堂教学理念的生态转向 | 第14页 |
3. 直面学生生命全面健康发展的需要 | 第14-16页 |
(二) 研究意义与目标 | 第16-17页 |
(三) 文献综述 | 第17-20页 |
1. 生态课堂的兴起 | 第17-19页 |
2. 关于语文生态课堂的研究 | 第19-20页 |
3. 已有研究的启示 | 第20页 |
(四)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20-22页 |
1. 研究思路 | 第20-21页 |
2. 研究方法 | 第21-22页 |
二、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本质与价值诉求 | 第22-44页 |
(一)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内蕴探析 | 第22-26页 |
1. “课堂生态”与“生态课堂” | 第22-23页 |
2. 课堂的生态特性 | 第23-24页 |
3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 | 第24-26页 |
(二)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基本要素 | 第26-33页 |
1. 课堂生态主体要素分析 | 第26-30页 |
2. 课堂生态环境要素分析 | 第30-33页 |
(三)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基本功能 | 第33-40页 |
1. 循环流动功能 | 第33-36页 |
2. 生态效应功能 | 第36-39页 |
3. 创生发展功能 | 第39-40页 |
(四) 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价值理念与诉求 | 第40-44页 |
1. 建设彰显生命活力的自主性课堂 | 第40页 |
2. 建设遵循意义建构的个性化课堂 | 第40-41页 |
3. 建设倡导师生合作的共生性课堂 | 第41-42页 |
4. 建设注重多维互动的关联性课堂 | 第42页 |
5. 建设促进持续发展的长效性课堂 | 第42-44页 |
三、我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实践困境 | 第44-53页 |
(一) 小学语文课堂人际关系的异化 | 第44-46页 |
1. 二元对立的师生交往关系 | 第44-45页 |
2. 孤立竞争的生生交往关系 | 第45-46页 |
(二)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的生态失衡 | 第46-49页 |
1. 超载的班级学生规模 | 第46-47页 |
2. 秧田式的教学空间组织形式 | 第47-48页 |
3. 功利化的课堂文化氛围 | 第48-49页 |
(三)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生态的失衡 | 第49-53页 |
1. 课堂三维目标形式化 | 第49-50页 |
2. 课堂教学内容分割化 | 第50页 |
3. 课堂教学方法机械化 | 第50-51页 |
4. 课堂评价体系顶线化 | 第51-53页 |
四、我国小学语文生态课堂的建构策略 | 第53-70页 |
(一) 革新教师教学理念 | 第53-56页 |
1. 以生为本——关照学生的生命发展 | 第53-54页 |
2. 动态生成——彰显语文教学的过程属性与价值 | 第54-55页 |
3. 激扬生命——形成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评价观 | 第55-56页 |
(二) 创建生态化的课堂教学环境 | 第56-62页 |
1. 课堂物质环境建设 | 第56-59页 |
2. 课堂非物质环境建设 | 第59-62页 |
(三) 构建和谐共生型师生关系 | 第62-66页 |
1. 师生之间的互利共生 | 第62-63页 |
2. 师生之间的平等交往 | 第63-65页 |
3. 师生之间的视野融合 | 第65-66页 |
(四) 实施基于生命立场的语文教学策略 | 第66-70页 |
1. 树立促进学生生命发展的教学目标 | 第66-67页 |
2. 拓展语文学科丰富的育人价值 | 第67-68页 |
3. 注重语文学科的深度教学 | 第68-70页 |
结语 | 第70-71页 |
参考文献 | 第71-73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3-74页 |
致谢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