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9-10页 |
摘要 | 第10-12页 |
ABSTRACT | 第12-13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22-63页 |
1.1 三氧化钨的组成与结构概述 | 第22-23页 |
1.2 三氧化钨微/纳材料研究进展 | 第23-37页 |
1.2.1 零维纳米结构三氧化钨材料 | 第25-26页 |
1.2.2 一维微/纳结构三氧化钨材料 | 第26-29页 |
1.2.3 二维微/纳结构三氧化钨材料 | 第29-32页 |
1.2.4 多级微/纳结构三氧化钨材料 | 第32-37页 |
1.3 环己酮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 第37-43页 |
1.3.1 环己酮制备方法与工艺 | 第38-41页 |
1.3.2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制备环己酮研究进展 | 第41-43页 |
1.4 己二酸制备方法研究进展 | 第43-47页 |
1.4.1 己二酸制备方法与工艺 | 第43-45页 |
1.4.2 过渡金属氧化物催化制备己二酸研究进展 | 第45-47页 |
1.5 过渡金属钨氧化物电容器电极材料的研究进展 | 第47-51页 |
1.5.1 超级电容器的构成和工作原理 | 第47-48页 |
1.5.2 钨氧化物超级电容器电极材料研究进展 | 第48-51页 |
1.6 本论文选题思路及主要研究内容 | 第51-55页 |
参考文献 | 第55-63页 |
第二章 h-WO_3纳米棒催化剂制备及其在环己酮合成中的应用 | 第63-90页 |
2.1 引言 | 第63-64页 |
2.2 实验过程 | 第64-66页 |
2.2.1 实验药品和实验设备 | 第64-65页 |
2.2.2 h-WO_3纳米棒的制备 | 第65-66页 |
2.2.3 产物的表征 | 第66页 |
2.2.4 环己醇催化氧化制备环己酮 | 第66页 |
2.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66-86页 |
2.3.1 h-WO_3纳米棒的成分、形貌分析 | 第67-69页 |
2.3.2 h-WO_3纳米棒的生长过程和形成机理 | 第69-72页 |
2.3.3 h-WO_3纳米棒的比表面及孔结构分析 | 第72-73页 |
2.3.4 催化产物环己酮的鉴定 | 第73-76页 |
2.3.5 催化产物环己酮产率的计算 | 第76-78页 |
2.3.6 反应参数对环己醇催化氧化制备环己酮的影响 | 第78-83页 |
2.3.7 h-WO_3纳米棒催化剂的循环催化能力 | 第83-84页 |
2.3.8 环己醇催化氧化制备环己酮反应机理推测 | 第84-86页 |
2.4 本章小结 | 第86-87页 |
参考文献 | 第87-90页 |
第三章 乙酸调控制备不同形貌三氧化钨微纳结构材料及其在催化氧化环己烯合成己二酸中的应用 | 第90-119页 |
3.1 引言 | 第90-91页 |
3.2 实验过程 | 第91-94页 |
3.2.1 实验药品和实验设备 | 第91-92页 |
3.2.2 WO_3及其水合物的制备 | 第92-93页 |
3.2.3 产物的表征 | 第93-94页 |
3.2.4 环己烯催化氧化制备己二酸 | 第94页 |
3.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94-112页 |
3.3.1 WO_3及其水合物的成分、形貌分析 | 第95-104页 |
3.3.2 WO_3及其水合物的生长过程和形成机理 | 第104-107页 |
3.3.3 WO_3及其水合物的比表面及孔结构分析 | 第107-109页 |
3.3.4 催化产物己二酸的鉴定 | 第109-110页 |
3.3.5 催化剂的催化性能 | 第110-111页 |
3.3.6 环己烯催化氧化制备己二酸反应机理推测 | 第111-112页 |
3.4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参考文献 | 第114-119页 |
第四章 h-WO3·0.33H_2O纳米棒自组装多级材料制备及超级电容性能研究 | 第119-139页 |
4.1 引言 | 第119-120页 |
4.2 实验过程 | 第120-123页 |
4.2.1 实验药品和实验设备 | 第120-121页 |
4.2.2 多级结构h-WO_3·0.33H_2O的制备 | 第121-122页 |
4.2.3 产物的表征 | 第122页 |
4.2.4 多级结构h-WO_3·0.33H_2O电极的制备及电化学测试 | 第122-123页 |
4.3 实验结果与讨论 | 第123-135页 |
4.3.1 多级结构h-WO_3·0.33H_2O电极材料的成分、形貌分析 | 第124-126页 |
4.3.2 多级结构h-WO_3·0.33H_2O电极材料的比表面及孔结构分析 | 第126-127页 |
4.3.3 多级结构h-WO_3·0.33H_2O电极材料的电化学性能研究 | 第127-135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35-136页 |
参考文献 | 第136-139页 |
第五章 结论与展望 | 第139-142页 |
5.1 结论 | 第139-140页 |
5.2 展望 | 第140-142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的学术活动及成果情况 | 第14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