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5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8-9页 |
1.2.1 研究目的 | 第8-9页 |
1.2.2 研究意义 | 第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1.3.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9-11页 |
1.3.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1-12页 |
1.3.3 国内外研究现状简评 | 第12-13页 |
1.4 研究思路与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4.1 研究思路 | 第13页 |
1.4.2 研究方法 | 第13页 |
1.5 研究的主要内容及创新点 | 第13-15页 |
1.5.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5.2 创新点 | 第14-15页 |
第2章 民营高校继续教育的理论分析 | 第15-21页 |
2.1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内涵 | 第15-17页 |
2.1.1 民办高校 | 第15页 |
2.1.2 继续教育 | 第15-16页 |
2.1.3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特点 | 第16-17页 |
2.1.4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应遵循的原则 | 第17页 |
2.2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基础理论 | 第17-19页 |
2.2.1 知识半衰期理论 | 第17-18页 |
2.2.2 学习型组织理论 | 第18-19页 |
2.2.3 合作竞争理论 | 第19页 |
2.3 提升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水平的必要性 | 第19-21页 |
2.3.1 是提升民办大学综合办学水平的必然要求 | 第19-20页 |
2.3.2 是培养终身学习创新性人才的题中之义 | 第20页 |
2.3.3 是完善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环节 | 第20-21页 |
第3章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现状分析 | 第21-30页 |
3.1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取得的成绩---以广州市珠海区为例 | 第21-23页 |
3.1.1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工作总体概况 | 第21-22页 |
3.1.2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工作取得的成就 | 第22-23页 |
3.2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面临的主要问题 | 第23-27页 |
3.2.1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 第23-24页 |
3.2.2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模式僵化 | 第24-25页 |
3.2.3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招生难度较大 | 第25-26页 |
3.2.4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资源利用率较低 | 第26-27页 |
3.3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原因分析 | 第27-30页 |
3.3.1 继续教育理念欠缺 | 第27-28页 |
3.3.2 政策与财政支持不足 | 第28页 |
3.3.3 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相关法制不健全 | 第28-30页 |
第4章 国外私立高校继续教育发展的经验 | 第30-34页 |
4.1 美国私立高校继续教育经验 | 第30-31页 |
4.2 英国私立高校继续教育经验 | 第31页 |
4.3 日本私立高校继续教育经验 | 第31-32页 |
4.4 德国私立高校继续教育经验 | 第32-34页 |
第5章 加强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对策研究 | 第34-41页 |
5.1 创建适应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社会环境 | 第34-35页 |
5.1.1 转变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思想观念 | 第34页 |
5.1.2 健全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法律法规 | 第34页 |
5.1.3 理清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相关要素之间的关系 | 第34-35页 |
5.1.4 完善政府对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激励机制 | 第35页 |
5.2 明确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定位 | 第35-37页 |
5.2.1 在办学类型方面 | 第35-36页 |
5.2.2 在专业设置方面 | 第36页 |
5.2.3 在教育对象方面 | 第36页 |
5.2.4 教育形式方面 | 第36-37页 |
5.3 创新民办高校继续教育模式 | 第37-38页 |
5.3.1 积极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 第37-38页 |
5.3.2 民办高校为主体 | 第38页 |
5.3.3 校企紧密合作 | 第38页 |
5.4 注重民办高校继续教育的品牌建设 | 第38-41页 |
5.4.1 树立特色品牌理念 | 第39页 |
5.4.2 打造特色高素质师资队伍 | 第39页 |
5.4.3 创新继续教育管理制度 | 第39-40页 |
5.4.4 加强继续教育特色项目建设 | 第40-41页 |
参考文献 | 第41-43页 |
致谢 | 第43-44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文章 | 第4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