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法律论文--中国法律论文--行政法论文--公安管理法令论文

我国警察行政处罚权规制研究

创新点摘要第5-6页
摘要第6-7页
ABSTRACT第7-8页
绪论第12-20页
    一、问题的提出与研究的缘起第12-13页
    二、研究的目的与意义第13-14页
    三、目前这一问题国内外的研究现状第14-17页
    四、主要内容及研究思路与方法第17-19页
    五、可能实现的突破和创新第19-20页
第一章 警察行政处罚权的界定第20-41页
    第一节 警察权与警察行政权第20-28页
        一、警察权第20-27页
        二、警察行政权第27-28页
    第二节 警察行政处罚权第28-41页
        一、警察行政处罚权的特点第29-31页
        二、警察行政处罚权的分类第31页
        三、警察行政处罚权的主要表现形式第31-35页
        四、警察行政处罚权的法律依据第35-37页
        五、警察行政处罚权与相关权力的关系第37-41页
第二章 警察行政处罚权规制的法理基础与现实意义第41-51页
    第一节 警察行政处罚权规制的法理基础第42-47页
        一、私权利与公权力的平衡第42-44页
        二、赋权与控权的平衡第44-46页
        三、依法行政与自由裁量的平衡第46-47页
    第二节 警察行政处罚权规制的现实意义第47-51页
        一、警察行政处罚权规制有益于控制警察权力滥用第47-49页
        二、警察行政处罚权规制有益于保障公民合法权益第49-51页
第三章 域外警察行政处罚权规制比较分析第51-63页
    第一节 域外主要国家和地区警察行政处罚权规制第51-57页
        一、英美法系国家警察行政处罚权规制第51-53页
        二、大陆法系国家警察行政处罚权规制第53-56页
        三、我国台湾地区警察行政处罚权规制第56-57页
    第二节 对我国警察行政处罚权规制的借鉴价值第57-63页
        一、轻微违法"出罪化"第57-59页
        二、缩小警察行政处罚权范围第59-60页
        三、司法机关介入警察行政处罚程序第60-61页
        四、强化对警察行政处罚权的监督第61-62页
        五、警察行政处罚趋于轻缓第62-63页
第四章 我国警察行政处罚权失范实证分析第63-79页
    第一节 一般警察行政处罚权失范第64-73页
        一、警察行政处罚主体不适格第64-66页
        二、警察行政处罚作为违法第66-71页
        三、警察行政处罚不作为违法第71-73页
    第二节 特殊警察行政处罚权失范第73-79页
        一、收容教育制度失范第73-76页
        二、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替代措施失范第76-79页
第五章 我国警察行政处罚权失范原因剖析第79-101页
    第一节 一般警察行政处罚权失范原因第79-97页
        一、警察行政处罚权本质属性使然第79-82页
        二、警察行政处罚法律体系有待完善第82-89页
        三、警察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存在不当行使第89-92页
        四、听证的制度设计存在缺陷第92-94页
        五、法律救济制度不完善第94-97页
    第二节 特殊警察行政处罚权失范原因第97-101页
        一、收容教育制度失范原因第97-99页
        二、劳动教养制度废止后替代措施失范原因第99-101页
第六章 我国警察行政处罚权规制的法律完善第101-140页
    第一节 警察行政处罚权规制原则第101-111页
        一、警察行政处罚法定原则第101-104页
        二、警察行政处罚比例原则第104-106页
        三、警务公共、公开、公正原则第106-111页
    第二节 一般警察行政处罚权规制第111-128页
        一、以"服务者"理念限制警察行政处罚权的自主与强大第111-114页
        二、完善警察行政处罚权的规范体系第114-119页
        三、引入准司法程序限制自由裁量权滥用第119-122页
        四、完善听证制度第122-125页
        五、完善救济制度第125-128页
    第三节 特殊警察行政处罚权规制第128-140页
        一、以违法行为矫治制度取代收容教育制度第128-133页
        二、后劳动教养时代的制度选择第133-140页
结论第140-141页
参考文献第141-157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157-158页
致谢第158-160页
作者简介第160页

论文共16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下一篇:乡镇政府在农村合作经济组织发展中的行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