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政治、法律论文--中国政治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和精神文明建设论文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底蕴研究

创新点摘要第5-6页
摘要第6-8页
ABSTRACT第8-9页
第1章 绪论第13-42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9页
        1.1.1 研究背景第13-15页
        1.1.2 研究意义第15-19页
    1.2 国内外研究综述第19-36页
        1.2.1 国内研究综述第19-30页
        1.2.2 国外研究综述第30-36页
    1.3 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第36-42页
        1.3.1 研究思路第37-39页
        1.3.2 研究方法第39-42页
第2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及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概述第42-87页
    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理论探源第42-62页
        2.1.1 空想社会主义者对核心价值观的憧憬第42-45页
        2.1.2 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探索第45-54页
        2.1.3 中国共产党主要领导人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开拓第54-62页
    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及生成逻辑第62-75页
        2.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内涵第62-66页
        2.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依据第66-70页
        2.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原则第70-74页
        2.2.4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生成特点第74-75页
    2.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及学理阐释第75-87页
        2.3.1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第76-79页
        2.3.2 中华传统文化的主要类型第79-81页
        2.3.3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第81-84页
        2.3.4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鲜明特性第84-87页
第3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内在关联第87-112页
    3.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关联的多种可能第87-95页
        3.1.1 历史回眸的追溯可能第87-90页
        3.1.2 当代际遇的现实可能第90-92页
        3.1.3 科学契合的实践可能第92-95页
    3.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关联的多维必然第95-102页
        3.2.1 "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的理论必然第95-97页
        3.2.2 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实践必然第97-99页
        3.2.3 发挥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积极作用的客观必然第99-102页
    3.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在关联的多重意义第102-112页
        3.3.1 有利于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理论资源第102-106页
        3.3.2 有利于拓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大众认同路径第106-109页
        3.3.3 有助于大众自觉抵制错误思潮的侵蚀第109-112页
第4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溯源第112-139页
    4.1 诚实守信的道德基石第112-117页
        4.1.1 诚实守信的传统文化渊源第112-115页
        4.1.2 恪守诚信的当代价值操守第115-117页
    4.2 勤勉敬业的精神凝聚第117-122页
        4.2.1 勤勉敬业的传统文化意蕴第117-119页
        4.2.2 爱岗敬业的当代价值守则第119-122页
    4.3 厚德仁爱的品行镜鉴第122-127页
        4.3.1 厚德仁爱的传统文化积淀第122-125页
        4.3.2 崇尚友善的当代价值理念第125-127页
    4.4 和合故能谐的思想境界第127-133页
        4.4.1 和合故能谐的传统文化精髓第128-131页
        4.4.2 追求和谐的当代价值理想第131-133页
    4.5 民富国强的目标追求第133-139页
        4.5.1 民富国强的传统文化内涵第133-136页
        4.5.2 实现富强的当代价值目标第136-139页
第5章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超越第139-166页
    5.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内涵的新诠释第139-149页
        5.1.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基本精神第139-142页
        5.1.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扬弃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实诉求第142-145页
        5.1.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凝聚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精髓理念第145-149页
    5.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的新延展第149-158页
        5.2.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现代转化第149-152页
        5.2.2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自信第152-154页
        5.2.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扩大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影响力第154-158页
    5.3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对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征的新彰显第158-166页
        5.3.1 不忘初心的民族特征第158-160页
        5.3.2 与时俱进的时代特征第160-163页
        5.3.3 脚踏实地的实践特征第163-166页
第6章 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第166-200页
    6.1 夯实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国家层面的价值目标第166-178页
        6.1.1 坚定富强目标,全面建成小康第167-170页
        6.1.2 牢固民主基础,维护人民利益第170-172页
        6.1.3 提升文明层次,打造国家名片第172-175页
        6.1.4 唱响和谐之声,保障社会安定第175-178页
    6.2 涵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社会层面的价值取向第178-189页
        6.2.1 汲取自由精华,实现价值追求第178-180页
        6.2.2 把握平等准则,尊重个体人格第180-183页
        6.2.3 维护公正秩序,共享社会资源第183-186页
        6.2.4 捍卫法治权威,推进依法治国第186-189页
    6.3 恪守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个人层面的价值准则第189-200页
        6.3.1 赤诚爱国情感,助力民族复兴第189-191页
        6.3.2 发扬敬业精神,坚守岗位职责第191-194页
        6.3.3 强化诚信意识,弘扬传统美德第194-197页
        6.3.4 培育友善理念,谐适人际关系第197-200页
结语第200-202页
参考文献第202-215页
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第215-216页
致谢第216-219页
作者简介第219页

论文共21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湘潭市农民合作社发展现状、问题及对策
下一篇:民办高校继续教育存在的问题及对策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