致谢 | 第5-6页 |
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1 引言 | 第13-17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3-14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14-15页 |
1.3 研究内容 | 第15页 |
1.4 研究方法 | 第15-16页 |
1.5 论文框架 | 第16-17页 |
2 理论基础与文献综述 | 第17-27页 |
2.1 理论基础 | 第17-20页 |
2.1.1 委托代理理论 | 第17-19页 |
2.1.2 理论述评 | 第19-20页 |
2.2 文献综述 | 第20-27页 |
2.2.1 国外研究文献回顾 | 第20-22页 |
2.2.2 国内研究文献回顾 | 第22-25页 |
2.2.3 文献述评 | 第25-27页 |
3 我国事业合伙人制度:概念、由来、模式分析 | 第27-46页 |
3.1 合伙人及合伙人制度概念 | 第27页 |
3.2 有限合伙人制度的法律演进 | 第27-31页 |
3.2.1 国外有限合伙法律演进历程 | 第28-30页 |
3.2.2 国内有限合伙法律演进历程 | 第30-31页 |
3.3 事业合伙人与股东及职业经理人的区别 | 第31页 |
3.4 事业合伙人制度的概念及核心原理 | 第31-33页 |
3.5 阿里巴巴与万科事业合伙人管理模式分析 | 第33-46页 |
3.5.1 阿里巴巴事业合伙人模式 | 第33-38页 |
3.5.2 万科事业合伙人模式 | 第38-42页 |
3.5.3 确立事业合伙人管理模式的归纳与思考 | 第42-44页 |
3.5.4 阿里、万科模式对Z基金公司事业合伙人制改革的借鉴意义 | 第44-46页 |
4 Z基金公司的事业合伙人管理模式分析 | 第46-66页 |
4.1 Z基金公司的发展情况及其股权结构演变 | 第46-55页 |
4.1.1 公司创建 | 第46-49页 |
4.1.2 股权结构演变 | 第49-50页 |
4.1.3 经营环境介绍 | 第50-52页 |
4.1.4 发展业绩及其评价 | 第52-55页 |
4.2 Z基金公司的事业合伙人制度及其运行情况 | 第55-63页 |
4.2.1 公司股权及控制权的制度安排 | 第55-56页 |
4.2.2 公司组织结构调整 | 第56-58页 |
4.2.3 公司约束及激励制度安排 | 第58-61页 |
4.2.4 运营情况分析及与T公司经济结果量化比较 | 第61-63页 |
4.3 Z基金公司事业合伙人制度的问题及其改进分析 | 第63-65页 |
4.3.1 问题分析 | 第63-64页 |
4.3.2 对策和建议 | 第64-65页 |
4.4 Z基金公司事业合伙人制改革成功的借鉴意义 | 第65-66页 |
5 结论与展望 | 第66-68页 |
5.1 研究结论 | 第66-67页 |
5.2 研究不足与展望 | 第67-68页 |
参考文献 | 第68-70页 |
作者简历 | 第70-72页 |
学位论文数据集 | 第7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