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工业技术论文--一般工业技术论文--工程材料学论文--特种结构材料论文

金属等离激元微结构的光俘获操纵和表面增强拉曼散射研究

摘要第4-7页
Abstract第7-10页
第一章 绪论第14-52页
    §1.1 表面等离极化激元波以及局域等离激元共振第14-20页
        §1.1.1 平整金属表面的等离极化激元波第15-17页
        §1.1.2 金属纳米颗粒的局域等离激元共振第17-18页
        §1.1.3 类表面等离激元模式简介第18-20页
    §1.2 电磁波完美吸收及其应用第20-30页
        §1.2.1 电磁波完美吸收器简介第21-26页
        §1.2.2 宽带电磁波完美吸收器第26-30页
    §1.3 量子阱红外光电探测及其光耦合第30-36页
        §1.3.1 磨角耦合第31-32页
        §1.3.2 光栅耦合第32-33页
        §1.3.3 共振模式耦合第33-36页
    §1.4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ERS)第36-43页
        §1.4.1 拉曼光谱简介第37-38页
        §1.4.2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及其相关性质第38-39页
        §1.4.3 表面增强拉曼散射衬底第39-43页
    §1.5 论文主要内容第43-45页
    参考文献第45-52页
第二章 基于二维无序微结构体系的超宽带可调共振全吸收器研究第52-76页
    §2.1 引言第52-56页
    §2.2 基于二维无序微结构体系的超宽带可调共振全吸收器第56-63页
        §2.2.1 单尺寸胶体晶体的无序排列对吸收的影响第57-59页
        §2.2.2 单个胶体晶体共振模式分析第59-63页
    §2.3 混合不同尺寸的胶体晶体结构体系对光吸收的调控第63-69页
        §2.3.1 样品的实验制备和光学性质的测量及分析第63-66页
        §2.3.2 可见光波段的拓展以及不同混合比例对吸收谱的影响第66-69页
    §2.4 本章小结第69-71页
    参考文献第71-76页
第三章 金属微结构增强红外量子阱光电探测器光耦合效率第76-102页
    §3.1 引言第76-77页
    §3.2 VLWIR量子阱光电探测器的光耦合第77-79页
    §3.3 金属微结构增强VLWIR量子阱光电探测器光耦合效率第79-90页
        §3.3.1 金属微结构增强VLWIR量子阱光电探测器光耦合设计的提出第79-81页
        §3.3.2 数值模拟计算方法第81-82页
        §3.3.3 基于杂化SSPs模式和微腔模式耦合增强光耦合效率第82-85页
        §3.3.4 电场E_z分量以及光吸收效率在不同位置的分布第85-90页
    §3.4 金属微结构耦合器的实验制备容错性以及制作流程第90-94页
    §3.5 本章小结第94-96页
    参考文献第96-102页
第四章 基于金属微结构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效应研究第102-136页
    §4.1 引言第102-104页
    §4.2 通过AAO模板在PC薄膜上纳米压印制备高性能SERS衬底第104-116页
        §4.2.1 纳米压印技术简介第104-105页
        §4.2.2 通过AAO模板纳米压印制备等离激元纳米柱阵列第105-106页
        §4.2.3 等离激元纳米柱阵列的表征以及光学性质第106-109页
        §4.2.4 等离激元纳米柱阵列的SERS性能第109-116页
    §4.3 准三维金属网的实验制备及其SERS性能第116-122页
        §4.3.1 准三维金属网样品的实验制备第116-118页
        §4.3.2 准三维金属网体系的SERS性能及数值模拟分析第118-122页
    §4.4 通过相分离刻印技术制备SERS衬底第122-128页
        §4.4.1 相分离刻印技术简介第122-125页
        §4.4.2 无序纳米银颗粒阵列的SERS性能第125-128页
    §4.5 本章小结第128-130页
    参考文献第130-136页
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136-140页
    §5.1 总结第136-138页
    §5.2 展望第138-14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和申请的专利第140-142页
致谢第142-144页

论文共144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公路货运零担企业联盟收益分配问题研究
下一篇:移动荷载作用下地基土振动的TLM-PML理论分析方法及振动特性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