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1 绪论 | 第9-17页 |
1.1 选题背景及意义 | 第9-10页 |
1.1.1 论文的选题背景 | 第9页 |
1.1.2 论文的选题意义 | 第9-10页 |
1.1.3 论文的目标与任务 | 第10页 |
1.2 旧城改造主要研究的问题 | 第10-12页 |
1.2.1 社会发展问题 | 第10-11页 |
1.2.2 经济建设问题 | 第11页 |
1.2.3 人文环境问题 | 第11页 |
1.2.4 物质环境问题 | 第11-12页 |
1.3 论文研究的理论基础 | 第12-13页 |
1.4 研究内容及研究方法 | 第13-1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13-14页 |
1.4.2 论文研究思路与框架 | 第14页 |
1.4.3 有关概念界定 | 第14-16页 |
1.4.4 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2 国内外旧城改造理论与实践综述 | 第17-21页 |
2.1 国外旧城改造的理论与实践 | 第17-19页 |
2.2 国内旧城改造的理论与实践 | 第19-20页 |
2.3 国内外旧城改造经验总结与启示 | 第20-21页 |
2.3.1 对西方国家城市更新运动和理论发展的思考 | 第20页 |
2.3.2 国内旧城更新实践启示 | 第20-21页 |
3 成都市新都旧城核心区现状概述和问题分析 | 第21-33页 |
3.1 新都区旧城核心区概况 | 第21-24页 |
3.1.1 地理概况 | 第21页 |
3.1.2 历史沿革概况 | 第21-22页 |
3.1.3 历史文化资源 | 第22-23页 |
3.1.4 新都区旧城改造背景 | 第23页 |
3.1.5 新都区旧城核心区分布概况及特点 | 第23-24页 |
3.2 新都区旧城核心区现状 | 第24-27页 |
3.2.1 现状用地情况 | 第24-25页 |
3.2.2 现状交通 | 第25-26页 |
3.2.3 现状历史文化资源分布 | 第26页 |
3.2.4 现状建筑情况 | 第26-27页 |
3.2.5 现状公共服务设施与业态分布 | 第27页 |
3.2.6 现状社区与人口 | 第27页 |
3.2.7 现状绿化和水系 | 第27页 |
3.3 新都区旧城核心区改造存在的问题 | 第27-29页 |
3.3.1 混杂的结构用地和低端的商业形态使土地价值较低、经济环境缺乏活力 | 第27-28页 |
3.3.2 旧城核心资源可达性低,未能有效带动周边发展 | 第28页 |
3.3.3 城市空间环境品质低和配套设施缺乏 | 第28-29页 |
3.3.4 缺乏对城市历史文化特色的传承 | 第29页 |
3.4 产生问题的原因 | 第29-30页 |
3.4.1 年代久远,功能退化 | 第29页 |
3.4.2 经济发展对城市的物质环境提出更高的要求 | 第29页 |
3.4.3 城市原有产业结构混杂 | 第29-30页 |
3.4.4 城市建设初期不注重城脉和文脉 | 第30页 |
3.4.5 社会空间分层导致社会亲和力的消解 | 第30页 |
3.5 新都区旧城核心区改造的契机 | 第30-33页 |
3.5.1 《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的背景 | 第30-31页 |
3.5.2 成都市其他规划的要求 | 第31-33页 |
4 成都市新都区旧城核心区改造策略研究 | 第33-51页 |
4.1 新都旧城核心区改造总体思路 | 第33页 |
4.2 新都旧城核心区改造的项目改造策略 | 第33-34页 |
4.2.1 项目开发模式 | 第33页 |
4.2.2 新都区旧城核心区改造的目标 | 第33-34页 |
4.3 新都区旧城核心区文化特色提升策略 | 第34-39页 |
4.3.1 新都区旧城核心区的特色空间架构 | 第34-39页 |
4.3.2 新都区旧城核心区的核心提升 | 第39页 |
4.4 新都区旧城核心区改造的产业提升策略 | 第39-44页 |
4.4.1 新都区旧城核心区的产业体系 | 第39-40页 |
4.4.2 新都区旧城核心区的产业策略 | 第40-44页 |
4.5 新都区旧城核心区改造的物质空间更新策略 | 第44-48页 |
4.5.1 完善市政基础设施,提高城市综合服务能力 | 第44-46页 |
4.5.2 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 | 第46-47页 |
4.5.3 完善绿化景观系统,创造优美城市公共空间 | 第47-48页 |
4.6 旧城改造社会重构策略 | 第48-51页 |
4.6.1 合理规划城市人口布局 | 第49-50页 |
4.6.2 拆迁安置房与保障性住房布局 | 第50页 |
4.6.3 满足城市弱势群体就业需求 | 第50-51页 |
5 成都市新都区旧城改造建议 | 第51-54页 |
5.1 有效的推进“街区制”的建设 | 第51页 |
5.2 注重“有机更新,特色保护”的改造方式 | 第51-52页 |
5.3 产城融合,持续发展 | 第52页 |
5.4 完成城市社会空间重构 | 第52-54页 |
6 结语 | 第54-55页 |
6.1 论文的主要研究工作 | 第54页 |
6.2 论文主要结论 | 第54页 |
6.3 论文创新点 | 第54-55页 |
致谢 | 第55-56页 |
参考文献 | 第56-59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与学位论文内容相关的学术论文及研究成果 | 第5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