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6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23页 |
1.1 选题背景和研究意义 | 第10-12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10-11页 |
1.1.2 研究意义 | 第11-12页 |
1.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 | 第12-18页 |
1.2.1 国外研究现状 | 第12-14页 |
1.2.2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4-17页 |
1.2.3 文献评述 | 第17-18页 |
1.3 论文框架与研究方法 | 第18-21页 |
1.3.1 论文框架 | 第18-21页 |
1.3.2 研究方法 | 第21页 |
1.4 论文创新之处 | 第21-23页 |
第2章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理论基础 | 第23-31页 |
2.1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相关概念 | 第23-25页 |
2.1.1 资源 | 第23页 |
2.1.2 作业和作业中心 | 第23页 |
2.1.3 成本动因和成本动因量 | 第23-24页 |
2.1.4 成本性态 | 第24页 |
2.1.5 可用生产能力和闲置生产能力 | 第24-25页 |
2.2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基本原理 | 第25-26页 |
2.3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核算流程 | 第26-28页 |
2.3.1 计算单位时间产能成本 | 第26-27页 |
2.3.2 确定作业单位时间数量 | 第27页 |
2.3.3 计算成本动因率 | 第27-28页 |
2.3.4 分配和报告成本 | 第28页 |
2.3.5 更新模型 | 第28页 |
2.4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与传统作业成本法的对比 | 第28-31页 |
2.4.1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与作业成本法的异同 | 第28-29页 |
2.4.2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优势 | 第29-31页 |
第3章 QJ管业有限公司的成本核算现状及存在问题分析 | 第31-39页 |
3.1 QJ管业有限公司概况 | 第31-34页 |
3.1.1 公司基本情况简介 | 第31页 |
3.1.2 公司组织构架 | 第31-32页 |
3.1.3 主要产品及业务流程 | 第32-33页 |
3.1.4 发展环境 | 第33-34页 |
3.2 QJ管业有限公司成本核算现状 | 第34-39页 |
3.2.1 成本费用的构成情况 | 第34-36页 |
3.2.2 现行成本核算方式 | 第36页 |
3.2.3 成本核算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36-39页 |
第4章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QJ管业有限公司的应用设计 | 第39-56页 |
4.1 QJ管业有限公司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 第39-41页 |
4.1.1 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必要性分析 | 第39页 |
4.1.2 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可行性分析 | 第39-41页 |
4.2 设计原则和思路 | 第41-43页 |
4.2.1 设计原则 | 第41-42页 |
4.2.2 设计思路 | 第42-43页 |
4.3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生产车间的具体应用 | 第43-51页 |
4.3.1 生产车间简介 | 第43-45页 |
4.3.2 分配资源成本至作业 | 第45-50页 |
4.3.3 分配作业成本至产品 | 第50-51页 |
4.4 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在QJ管业有限公司的实施分析 | 第51-56页 |
4.4.1 现行成本核算法与实施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结果对比 | 第51-52页 |
4.4.2 现行成本核算法与实施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差异分析 | 第52-53页 |
4.4.3 实施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后应注意的关键点 | 第53-56页 |
第5章 QJ管业有限公司应用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的保障措施 | 第56-60页 |
5.1 做好培训和宣传的相关基础工作 | 第56页 |
5.2 提高信息系统的信息收集水平 | 第56-58页 |
5.3 建立与时间驱动作业成本法配套的激励制度 | 第58-59页 |
5.4 试行双轨制行 | 第59-60页 |
第6章 结论 | 第60-62页 |
6.1 研究结论 | 第60-61页 |
6.2 论文不足及未来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6.2.1 论文不足 | 第61页 |
6.2.2 研究展望 | 第61-62页 |
参考文献 | 第62-64页 |
在学研究成果 | 第64-65页 |
致谢 | 第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