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文摘要 | 第1-5页 |
| ABSTRACT | 第5-8页 |
| 1 绪论 | 第8-19页 |
| ·选题缘由 | 第8-9页 |
| ·研究综述 | 第9-15页 |
| ·我国大陆地区研究综述 | 第9-13页 |
| ·我国台湾地区研究综述 | 第13-14页 |
| ·国外研究综述 | 第14-15页 |
| ·研究目的及研究意义 | 第15-17页 |
| ·研究的目的 | 第15-16页 |
| ·研究的意义 | 第16-17页 |
| ·研究方法 | 第17-18页 |
| ·查阅文献法 | 第17页 |
| ·比较研究法 | 第17页 |
| ·SWOT 分析法 | 第17-18页 |
| ·研究思路及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研究思路 | 第18页 |
| ·技术路线 | 第18-19页 |
| 2 中职学校特色发展的理论基础 | 第19-30页 |
| ·概念厘定 | 第19-23页 |
| ·经营 | 第19-20页 |
| ·学校经营 | 第20-23页 |
| ·特色发展的取向 | 第23页 |
| ·学校经营的目的 | 第23-25页 |
| ·中职学校经营的动机来源于政府外源性驱动 | 第24页 |
| ·学校之间的竞争是促使中职学校走向经营的现实因素 | 第24-25页 |
| ·现行学校运行方式为学校走向经营提供可能 | 第25页 |
| ·中职学校经营的特殊性 | 第25-27页 |
| ·中职学校与各利益主体的关联性 | 第25-26页 |
| ·中职学校必须适应市场规律与教育规律的双重性 | 第26页 |
| ·人才培养是关键 | 第26-27页 |
| ·学校经营视角对中职学校特色发展的适切性分析 | 第27-29页 |
| ·教育的准公共产品属性 | 第27页 |
| ·中职校发展的现实需要 | 第27-28页 |
| ·大众对教育要求的提高 | 第28页 |
| ·特色化发展的基本要求 | 第28-29页 |
| 小结 | 第29-30页 |
| 3 广西中职教育发展所面临的环境分析 | 第30-40页 |
| ·共有的优势 | 第30-31页 |
| ·职业教育攻坚效果显著 | 第30-31页 |
| ·加强职业教育研究对实践的指导和促进作用 | 第31页 |
| ·分有的劣势 | 第31-35页 |
| ·师资力量特别是“双师型”教师数量和素质不够 | 第31-32页 |
| ·职业教育与经济建设的结合程度有待加强 | 第32-34页 |
| ·人口整体素质较低 | 第34-35页 |
| ·共同的机会 | 第35-37页 |
| ·广西面临着重大历史机遇 | 第35-36页 |
| ·有力助推工业化和城镇化 | 第36-37页 |
| ·国家对职业教育高度重视 | 第37页 |
| ·潜在的威胁 | 第37-39页 |
| ·职教集团建设较缓慢 | 第37-38页 |
| ·对职业教育认识偏见 | 第38页 |
| ·中职生就业渠道不畅 | 第38-39页 |
| 小结 | 第39-40页 |
| 4 基于SWOT 分析的广西中职学校特色发展现状分析 | 第40-48页 |
| ·积极利用优势 | 第40-42页 |
| ·合作办学:多样化 | 第40-41页 |
| ·学校制度建设:逐步规范化 | 第41页 |
| ·学校专业建设:适应性增强 | 第41-42页 |
| ·短于化解劣势 | 第42-44页 |
| ·职校专业开设凸显不出足够差异性 | 第42-43页 |
| ·校外教学资源分布不均 | 第43-44页 |
| ·未足够唤醒企业参与校企合作意识 | 第44页 |
| ·学校教学改革适应就业市场需求差 | 第44页 |
| ·主动把握机遇 | 第44-46页 |
| ·学校专业结构调整借势东盟自贸区建设 | 第44-46页 |
| ·职业学校特色发展抢抓职教攻坚机遇 | 第46页 |
| ·弱于应对威胁 | 第46-47页 |
| ·工学结合:起步较晚 | 第47页 |
| ·中职学校:“双师型”较少 | 第47页 |
| ·教育模式和教学方法尚未完全转变 | 第47页 |
| 小结 | 第47-48页 |
| 5 经营理念下广西中职学校特色化发展的建议 | 第48-58页 |
| ·鲜明办学目标特色 | 第48-51页 |
| ·以就业市场为导向树立专业特色 | 第48-49页 |
| ·以学生就业为导向打造课程特色 | 第49页 |
| ·以多样服务为导向拓展育人特色 | 第49-51页 |
| ·用经营理念超越传统管理视野的中职校特色发展 | 第51-54页 |
| ·突出产业特色的专业建设 | 第51-52页 |
| ·创新校企合作的实训特色 | 第52页 |
| ·深化教学改革的成果特色 | 第52-53页 |
| ·推进“双师型”师资特色 | 第53-54页 |
| ·在进口与出口间强化职业能力培养特色 | 第54-57页 |
| ·加强中职校学生培养的职业能力特色 | 第54页 |
| ·优化中职生入口形成收费与助学特色 | 第54-55页 |
| ·畅通出口渠道形成职校学生就业特色 | 第55-57页 |
| 小结 | 第57-58页 |
| 结束语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2页 |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科研成果 | 第62-63页 |
| 致谢 | 第63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