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医药、卫生论文--肿瘤学论文--造血器及淋巴系肿瘤论文--网状内皮系统肿瘤论文

基于介孔二氧化硅的控释靶向性药物投递系统的构建及对B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研究

中文摘要第5-9页
ABSTRACT第9-12页
中英文对照缩略词表第16-19页
第一章 前言第19-25页
第二章 文献综述第25-41页
    1 引言第25页
    2 抑制剂类药物第25-32页
    3 免疫治疗第32-36页
    4 其他第36-37页
    5 目前挑战与未来方向第37-38页
    6 结论第38-41页
第三章 RDMSNS的制备、功能化及表征第41-57页
    3.1 材料与仪器第41-42页
        3.1.1 材料第41页
        3.1.2 仪器第41-42页
    3.2 实验方法第42-46页
        3.2.1 MSN-COON的合成第42页
        3.2.2 MSN-COON的一般性质第42-43页
        3.2.3 MSN-COOH的载药第43页
        3.2.4 RDMSNs的制备第43-44页
        3.2.5 CLSM观察RDMSNs第44页
        3.2.6 RDMSNs的抗体连接率第44-45页
        3.2.7 DMSNs和RDMSNs的药物释放第45页
        3.2.8 不同MSN样品的氮气吸附脱附检测第45-46页
        3.2.9 统计学分析第46页
    3.3 结果第46-53页
        3.3.1 MSN-COOH的一般性质第46-48页
        3.3.2 DOX的荷载第48-49页
        3.3.3 RDMSNs的CLSM成像和抗体连接率第49-51页
        3.3.4 不同MSNs比表面积、孔容和孔径的测定第51-52页
        3.3.5 DOX的体外药物释放研究第52-53页
    3.4 讨论第53-57页
第四章 RDMSNS的细胞靶向性评价及体外细胞毒性研究第57-71页
    4.1 材料与仪器第57-59页
        4.1.1 材料第57-58页
        4.1.2 仪器第58-59页
        4.1.3 细胞来源第59页
    4.2 实验方法第59-63页
        4.2.1 细胞培养第59页
        4.2.2 RDMSNs和DMSNs的细胞摄取第59-60页
        4.2.3 半数抑制浓度的测定第60-61页
        4.2.4 细胞毒性检测第61页
        4.2.5 CLSM观察凋亡细胞的形态第61-62页
        4.2.6 FCM分析细胞凋亡率第62-63页
        4.2.7 统计学分析第63页
    4.3 结果第63-67页
        4.3.1 DMSNs和RDMSNs纳米粒子的细胞摄取第63-64页
        4.3.2 DOX对Raji、Daudi和Jurkat细胞IC50的测定第64-65页
        4.3.3 不同MSNs的细胞毒性第65-66页
        4.3.4 不同MSNs诱导Raji细胞凋亡第66-67页
    4.4 讨论第67-71页
第五章 RDMSNS对RAJI细胞淋巴瘤的治疗疗效及体内成像分析第71-89页
    5.1 材料和仪器第72-74页
        5.1.1 材料第72-73页
        5.1.2 仪器第73-74页
        5.1.3 细胞及实验动物第74页
    5.2 实验方法第74-78页
        5.2.1 RDMSNs的制备第74页
        5.2.2 裸鼠皮下Raji细胞淋巴瘤模型的建立第74页
        5.2.3 RDMSNs的抗肿瘤疗效及毒性评价第74-75页
        5.2.4 病理组织学检测第75页
        5.2.5 免疫组织化学分析第75-76页
        5.2.6 TUNEL染色分析第76-77页
        5.2.7 纳米探针粒子近红外活体成像第77-78页
        5.2.8 统计学分析第78页
    5.3 结果第78-85页
        5.3.1 裸鼠皮下移植瘤的建立第78页
        5.3.2 不同MSNs抗肿瘤疗效研究第78-80页
        5.3.3 病理组织学检测第80页
        5.3.4 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第80-81页
        5.3.5 TUNEL荧光染色检测第81-82页
        5.3.6 近红外成像及组织分布研究第82-85页
    5.4 讨论第85-89页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第89-91页
    6.1 结论第89页
    6.2 展望第89-91页
参考文献第91-109页
博士期间发表文章目录第109-111页
个人简介第111-113页
致谢第113页

论文共11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基于AISAS理论的地方商业银行微信营销策略研究--以萧山农商银行为例
下一篇:ZT外贸公司经营战略转型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