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3-5页 |
Abstract | 第5-8页 |
引言 | 第11-12页 |
导论 | 第12-21页 |
一、研究缘起 | 第12-13页 |
二、研究现状 | 第13-17页 |
三、研究意义 | 第17-18页 |
四、研究内容 | 第18-19页 |
五、研究方法 | 第19-21页 |
第一章 抚顺战犯管理所战犯改造何以可能 | 第21-44页 |
一、抚顺战犯管理所战犯概况 | 第21-23页 |
(一)抚顺战犯管理所概况 | 第21-22页 |
(二)抚顺战犯概况 | 第22-23页 |
二、抚顺战犯改造何以可能 | 第23-44页 |
(一)国内国际形势为抚顺战犯改造提供了有利条件 | 第23-30页 |
(二)从思想政治教育底线共识做起 | 第30-44页 |
第二章 抚顺战犯改造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设计与原则把握 | 第44-78页 |
一、抚顺战犯改造中思想政治教育的目标设计 | 第44-61页 |
(一)基础性目标:由抗拒改造到接受改造 | 第44-54页 |
(二)提升性目标:人格重塑 | 第54-61页 |
二、抚顺战犯改造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原则把握 | 第61-78页 |
(一)革命人道主义原则 | 第61-67页 |
(二)求实原则 | 第67-70页 |
(三)层次原则 | 第70-74页 |
(四)疏导原则 | 第74-78页 |
第三章 抚顺战犯改造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路径与方法 | 第78-118页 |
一、抚顺战犯改造中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78-87页 |
(一)重塑战犯的世界观 | 第78-80页 |
(二)重塑战犯的人生观 | 第80-84页 |
(三)重塑战犯的价值观 | 第84-87页 |
二、抚顺战犯改造中思想政治教育的路径 | 第87-93页 |
(一)以传输社会历史观知识为基点,从感性认识上升至理性认识,匡正受教育者的理念 | 第87-89页 |
(二)以德性为根基,情感传递为途径,使受教育者从他律上升至自律 | 第89-90页 |
(三)以生产劳动和社会参观为催化剂,引导受教育者从自发上升至自觉,促进品德认知向行为实践转化 | 第90-93页 |
三、抚顺战犯改造中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第93-118页 |
(一)理论教育法:抚顺战犯改造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思维基础 | 第93-98页 |
(二)社会教育法:抚顺战犯改造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现实指向 | 第98-103页 |
(三)文化渗透法:抚顺战犯改造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情感维度 | 第103-111页 |
(四)自我教育法:抚顺战犯改造中思想政治教育方法之心灵路向 | 第111-118页 |
第四章 抚顺战犯改造过程中思想政治教育经验的当代启示 | 第118-152页 |
一、必须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对象和起点 | 第118-124页 |
(一)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对象的特点 | 第118-121页 |
(二)正确把握思想政治教育的起点 | 第121-124页 |
二、必须正确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和方法 | 第124-134页 |
(一)正确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内容 | 第125-129页 |
(二)正确设计思想政治教育的方法 | 第129-134页 |
三、必须正确制定思想政治教育的实施方略 | 第134-152页 |
(一)关于正确贯彻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 | 第134-137页 |
(二)关于具体教育目标的制定 | 第137-139页 |
(三)关于教育措施的制定 | 第139-152页 |
结语 | 第152-154页 |
参考文献 | 第154-159页 |
后记 | 第159-161页 |
读博士期间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及其著作情况 | 第1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