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摘要 | 第8-9页 |
| ABSTRACT | 第9-10页 |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 1.1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4页 |
| 1.1.1 研究背景 | 第11-13页 |
| 1.1.2 研究意义 | 第13-14页 |
| 1.2 文献综述 | 第14-18页 |
| 1.2.1 从财务舞弊的视角研究处罚公告或处罚事件的市场反应 | 第15页 |
| 1.2.2 从信息披露违规的视角研究处罚公告或处罚事件的市场反应 | 第15-16页 |
| 1.2.3 从综合的视角研究处罚公告或处罚事件的市场反应 | 第16-17页 |
| 1.2.4 文献评论 | 第17-18页 |
| 1.3 研究内容及结构安排 | 第18页 |
| 1.4 结构框架图 | 第18-20页 |
| 1.5 创新点 | 第20-21页 |
| 第2章 关键概念界定与理论基础 | 第21-25页 |
| 2.1 关键概念界定 | 第21-22页 |
| 2.1.1 处罚公告 | 第21页 |
| 2.1.2 信息披露类违规处罚公告 | 第21-22页 |
| 2.1.3 经营类违规处罚公告 | 第22页 |
| 2.1.4 其他处罚公告 | 第22页 |
| 2.2 理论基础 | 第22-25页 |
| 2.2.1 有效市场理论 | 第22-23页 |
| 2.2.2 信息不对称理论 | 第23-24页 |
| 2.2.3 理论分析 | 第24-25页 |
| 第3章 样本选择与描述性统计 | 第25-34页 |
| 3.1 样本选择 | 第25-26页 |
| 3.2 描述性统计 | 第26-34页 |
| 3.2.1 被处罚公司的描述性统计 | 第26-29页 |
| 3.2.2 处罚公告的描述性统计 | 第29-31页 |
| 3.2.3 上市公司违规行为的描述性统计 | 第31-34页 |
| 第4章 研究假设与实证分析 | 第34-47页 |
| 4.1 研究假设 | 第34-36页 |
| 4.2 研究方法 | 第36-40页 |
| 4.2.1 事件研究法 | 第36-39页 |
| 4.2.2 多元回归分析 | 第39-40页 |
| 4.3 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分析 | 第40-45页 |
| 4.3.1 总样本公司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分析 | 第40-41页 |
| 4.3.2 信息披露类违规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分析 | 第41-43页 |
| 4.3.3 经营类违规处罚公告的市场反应分析 | 第43-44页 |
| 4.3.4 两类违规处罚公告市场反应比较分析 | 第44-45页 |
| 4.4 多元回归分析 | 第45-47页 |
| 4.4.1 对假设一的检验 | 第45-46页 |
| 4.4.2 对假设二的检验 | 第46-47页 |
| 第5章 结论与启示 | 第47-50页 |
| 5.1 研究结论 | 第47页 |
| 5.2 启示 | 第47-48页 |
| 5.3 不足与展望 | 第48-50页 |
| 参考文献 | 第50-55页 |
| 致谢 | 第55-56页 |
| 附件 | 第5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