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社会科学总论论文--社会学论文--社会工作、社会管理、社会规划论文

小组工作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厌学问题研究--以沈阳市S中学为例

摘要第4-5页
ABSTRACT第5-6页
绪论第11-17页
1 相关概念界定、理论基础及研究方法第17-20页
    1.1 相关概念界定第17页
        1.1.1 农名工随迁子女第17页
        1.1.2 厌学第17页
        1.1.3 小组工作第17页
    1.2 理论基础第17-18页
        1.2.1 情绪ABC理论第17-18页
        1.2.2 社会学习理论第18页
    1.3 小组工作方法第18-20页
        1.3.1 小组工作的含义第18-19页
        1.3.2 小组工作的原则第19页
        1.3.3 小组工作的目标第19-20页
2 农民工随迁子女厌学情况分析第20-27页
    2.1 沈阳市S中学及农民工随迁子女情况调查第20-22页
        2.1.1 沈阳市S中学现状以及农名工随迁子女基本情况调查第20页
        2.1.2 沈阳市S中学农民工随迁子女厌学情况调查第20-22页
    2.2 沈阳市S中学农民工随迁子女厌学的主要表现第22-24页
        2.2.1 完成作业态度消极第22页
        2.2.2 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第22-23页
        2.2.3 考试存在作弊现象第23-24页
    2.3 厌学问题的成因分析第24-27页
        2.3.1 家庭教育不健全第24-25页
        2.3.2 学校环境难融入第25页
        2.3.3 自身缺乏约束力第25-26页
        2.3.4 社会体制不完善第26-27页
3 小组社会工作介入农民工随迁子女厌学问题的实施过程第27-48页
    3.1 接案第27页
        3.1.1 接案原因第27页
        3.1.2 接案途径第27页
    3.2 预估第27-28页
        3.2.1 问题界定与分析第27-28页
    3.3 计划第28-29页
        3.3.1 小组目标第28页
        3.3.2 服务计划第28-29页
    3.4 介入第29-43页
        3.4.1 第一次小组活动“聚是一团火”增强凝聚力活动第30-32页
        3.4.2 第二次小组活动“请你往这看”集中注意力活动第32-35页
        3.4.3 第三次小组活动“心贴心”亲子互动活动第35-37页
        3.4.4 第四次小组活动“寻找历史的足迹”户外探索活动第37-39页
        3.4.5 第五次小组活动“知识改变命运”影像观看活动第39-42页
        3.4.6 第六次小组活动“放飞梦想、展望未来”心得分享活动第42-43页
    3.5 评估第43-46页
        3.5.1 过程评估第43-45页
        3.5.2 结果评估第45-46页
    3.6 结案第46-48页
        3.6.1 小组成员的改变情况第46-47页
        3.6.2 目标完成情况第47页
        3.6.3 结案跟踪反馈情况第47-48页
4 结论及建议第48-52页
    4.1 结论第48页
    4.2 建议第48-52页
        4.2.1 转变父母落后的教育观念及方式第48-49页
        4.2.2 加强学校社会工作者的有效配置第49页
        4.2.3 树立自身良好的学习习惯与方法第49-50页
        4.2.4 完善农民工随迁子女的教育系统第50-52页
参考文献第52-54页
附录第54-63页
致谢第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个案工作介入农村留守妇女婚姻问题研究--以江西省赣州市宁都县L村Z女士为例
下一篇:社会工作介入残疾儿童社会康复的个案研究--以S市S福利院某残疾儿童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