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5页 |
Abstract | 第5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8-13页 |
1.1 选题背景 | 第8页 |
1.2 研究意义 | 第8-11页 |
1.2.1 理论意义 | 第8-9页 |
1.2.2 现实意义 | 第9-11页 |
1.3 相关研究及实践综述 | 第11页 |
1.3.1 法律援助相关研究 | 第11页 |
1.3.2 工会法律援助研究 | 第11页 |
1.4 研究思路和方法 | 第11-13页 |
第二章 相关概念和理论研究综述 | 第13-20页 |
2.1 法律援助的含义及特征 | 第13页 |
2.2 工会法律援助的含义、依据及特征 | 第13-14页 |
2.2.1 工会法律援助含义 | 第13页 |
2.2.2 工会法律援助的法律依据 | 第13-14页 |
2.2.3 工会法律援助具有以下几种特征 | 第14页 |
2.3 工会法律援助制度与国家法律援助的关系及其重要意义 | 第14-15页 |
2.3.1 工会法律援助制度与国家法律援助的关系 | 第14-15页 |
2.3.2 工会法律援助的意义 | 第15页 |
2.4 工会法律援助的历程与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2.5 工会参与社会管理 | 第16-17页 |
2.6 巡回法庭 | 第17-20页 |
2.6.1 巡回法庭的含义和起源 | 第17-18页 |
2.6.2 我国设立巡回最高人民法院法庭制度 | 第18-20页 |
第三章 我国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现状及问题分析——以滨海新区为例 | 第20-40页 |
3.1 我国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开展情况 | 第20页 |
3.2 滨海新区工会情况和新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成效 | 第20-23页 |
3.2.1 建立工会法律援助工作站 | 第21-22页 |
3.2.2 组建滨海新区工会律师团 | 第22-23页 |
3.2.3 成立滨海新区劳动人事纠纷四方联动调节机制 | 第23页 |
3.3 滨海新区工会法律援助工作存在的问题分析 | 第23-40页 |
3.3.1 区域横向比较分析:区域发展不平衡 | 第24-27页 |
3.3.2 援助流程纵向分析:工会法律援助介入点有待前移 | 第27-30页 |
3.3.3 工会法律援助的影响力有待于加强 | 第30-36页 |
3.3.4 工会法律援助专业人才有待丰富和平衡 | 第36-38页 |
3.3.5 援助效果分析:援助效果评价体系有待于完善 | 第38-40页 |
第四章 工会法律援助“区域巡回合作”模式设计与实现 | 第40-54页 |
4.1 工会法律援助“区域巡回合作”模式定义 | 第40页 |
4.2 工会法律援助“区域巡回合作”模式设计 | 第40-52页 |
4.2.1 工会法律援助“区域巡回合作”模式的参与主体 | 第40-42页 |
4.2.2 工会法律援助“区域巡回合作”模式运行方式设计 | 第42-45页 |
4.2.3 工会法律援助“区域巡回合作”模式主要功能 | 第45-46页 |
4.2.4 工会法律援助“区域巡回合作”模式对参与者的激励因素设计 | 第46-47页 |
4.2.5 工会法律援助“区域巡回合作”模式效果评价指标设计 | 第47-52页 |
4.3 工会法律援助“区域巡回合作”模式的实践应用规划 | 第52-54页 |
4.3.1 实践应用规划 | 第52-53页 |
4.3.2 与工会现有法律服务制度相融合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7页 |
致谢 | 第57-5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