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语言、文字论文--汉语论文--语义、词汇、词义(训诂学)论文--古代词汇论文

《論語》中古注疏詞彙研究

摘要第5-7页
Abstract第7-8页
凡例第9-16页
第一章 结論第16-50页
    1.1 选题缘由第16-19页
        1.1.1 注疏语料的語言價值大第16-18页
        1.1.2 《論語》注疏语言较有特色第18-19页
    1.2 研究意義第19-32页
        1.2.1 可更好地还原《論语》原貌,有助於《論语》解读或注释第19-29页
        1.2.2 把握词彙发展脈络,對漢语词彙史研究有参考價值第29-31页
        1.2.3 對辞書编纂、修订有参考價值第31-32页
    1.3 《論語》及歷代注疏简介第32-33页
    1.4 研究现状评述第33-39页
        1.4.1 使《論语》学的角度第33-35页
        1.4.2 從義疏的角度第35-36页
        1.4.3 從语言学的角度第36-39页
    1.5 本文主要研究方法第39-40页
        1.5.1 具體描写與解释相结合第40页
        1.5.2 个案研究與全面关照相结合第40页
        1.5.3 共时描写與歷时比较相结合第40页
    1.6 語料辨别标准说明及劃分时代依据第40-41页
    1.7 语料库建设思路第41-50页
        1.7.1 电子文本的校對第41-42页
        1.7.2 语料的分离第42-45页
        1.7.3 分词和词性标注第45页
        1.7.4 分類操作第45-50页
第二章 《论语》中古注疏的主要内容第50-76页
    2.1 對《論语》原文體例的揭示第50-53页
        2.1.1 串讲大意第50-51页
        2.1.2 揭示体例第51-52页
        2.1.3 分析篇章结构第52-53页
    2.2 對歷史信息的把握第53-58页
        2.2.1 交待歷史背景第53-54页
        2.2.2 补充史实第54-56页
        2.2.3 保存佚書、佚文信息第56-58页
    2.3 對前人注疏的处理第58-64页
        2.3.1 對前人的注释加以注释第58-59页
        2.3.2 指出舊注有不同看法第59-61页
        2.3.3 對前人的注提出不同看法第61-64页
    2.4 從語言、文献的角度注解第64-73页
        2.4.1 指明引文出处、異文情况及古書逸文第64-65页
        2.4.2 解释词语第65-68页
        2.4.3 辨析同義词第68-69页
        2.4.4 指明方言俗语第69页
        2.4.5 解释名物第69-72页
        2.4.6 解释虚词第72-73页
    2.5 其他第73-76页
        2.5.1 有疑存疑,不强行解释,亦不回避第73-74页
        2.5.2 注意前後呼应第74-76页
第三章《論语》中古注疏單音詞研究第76-142页
    3.1 單音词切分标准第77-89页
        3.1.1 从形體的角度第78-84页
        3.1.2 從语義的角度第84-89页
    3.2 單音词概貌第89-94页
    3.3 單音同形異词研究第94-109页
        3.3.1 何注單音同形異词研究第96-103页
        3.3.2 皇疏單音同形異詞研究第103-109页
        3.3.3 小结第109页
    3.4 單音词活用和兼類研究第109-120页
        3.4.1 單音词活用研究第109-112页
        3.4.2 單音词兼類研究第112-119页
        3.4.3 小结第119-120页
    3.5 單音單義词和單音多義词研究第120-134页
        3.5.1 單音單義词研究第120-122页
        3.5.2 單音多義词研究第122-134页
        3.5.3 小结第134页
    3.6 單音词與语文辞書修订第134-137页
    3.7 單音词小结第137-142页
第四章 《論语》中古注疏複音词研究第142-272页
    4.1 複音词研究综述及判定标准第142-153页
        4.1.1 综述第142-143页
        4.1.2 複音词劃分标准第143-153页
    4.2 複音词概貌第153-160页
        4.2.1 複音词數量及與其他典籍的對比情况第153-155页
        4.2.2 複音词特点第155-160页
    4.3 複音單纯词研究第160-174页
        4.3.1 联绵词第160-166页
        4.3.2 叠音词第166-173页
        4.3.3 擬声词第173页
        4.3.4 小结第173-174页
    4.4 並列式複音词研究第174-211页
        4.4.1 並列式複音词概述第174-177页
        4.4.2 并列式複音动词第177-189页
        4.4.3 并列式複音形容词第189-195页
        4.4.4 並列式複音名词第195-202页
        4.4.5 同素異序词第202-208页
        4.4.6 小结第208-211页
    4.5 偏正式複音詞研究第211-231页
        4.5.1 何注偏正式複音词第212-218页
        4.5.2 皇疏偏正式複音词第218-226页
        4.5.3 偏正式複音词语義研究第226-229页
        4.5.4 小结第229-231页
    4.6 其他類型複音词研究第231-254页
        4.6.1 附加式複音词研究第231-241页
        4.6.2 动賓式複音词研究第241-248页
        4.6.3 補充式複音词研究第248-250页
        4.6.4 主謂式複音词研究第250-251页
        4.6.5 凝固式複音词研究第251-254页
        4.6.6 小结第254页
    4.7 複音新詞新義研究第254-266页
        4.7.1 新词第255-260页
        4.7.2 新義第260-263页
        4.7.3 《大词典》始見例可提前的词第263-265页
        4.7.4 小结第265-266页
    4.8 複音词小结第266-272页
第五章 结語第272-280页
主要参考文献第280-292页
    (一) 本文所用语料的底本和校本第280页
    (二) 專著第280-285页
    (三) 單篇論文第285-288页
    (四) 學位論文第288-289页
    (五) 工具書第289-292页
附錄第292-348页
    附錄一: 何注單音詞表第292-298页
    附錄二: 皇疏單音词表第298-309页
    附錄三: 何注雙音詞表第309-319页
    附錄四: 皇疏雙音词表第319-343页
    附錄五: 何注三音以上词表第343-345页
    附錄六: 皇疏三音以上词表第345-348页
後记第348-350页
作者簡歷第350页

论文共35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真实的虚构与虚构的真实—库切小说中的自我与真相
下一篇:唐代詔令詞彙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