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农业科学论文--农作物论文--禾谷类作物论文--玉米(玉蜀黍)论文

玉米和大豆根内生细菌多样性及促生细菌鉴定评价

摘要第8-10页
英文摘要第10-12页
1 前言第13-23页
    1.1 研究背景和意义第13-14页
        1.1.1 立题目的与研究背景第13页
        1.1.2 研究意义第13-14页
    1.2 国内外研究进展第14-21页
        1.2.1 植物根内生细菌多样性第14-15页
        1.2.2 影响植物根内生细菌多样性因素第15-17页
        1.2.3 植物根内生细菌定殖第17页
        1.2.4 植物内生细菌的促生作用第17-19页
        1.2.5 微生物的多相分类学研究和赖氨酸芽孢杆菌属第19-21页
    1.3 研究内容和技术路线第21-23页
        1.3.1 研究内容第21-22页
        1.3.2 技术路线第22-23页
2 材料与方法第23-38页
    2.1 试验材料第23-24页
        2.1.1 样品采集地点描述第23页
        2.1.2 植株样品第23页
        2.1.3 供试菌株第23-24页
    2.2 试剂与仪器第24-27页
        2.2.1 供试化学与生化试剂第24页
        2.2.2 主要培养基及制备方法第24-25页
        2.2.3 试剂配置第25-26页
        2.2.4 供试仪器设备第26-27页
    2.3 试验方法第27-38页
        2.3.1 植物根内生细菌多样性分析第27-30页
        2.3.2 不同植物根内生细菌数量比较及可培养内生细菌的分离纯化第30页
        2.3.3 分泌IAA根内生细菌筛选、鉴定及促生效果研究第30-32页
        2.3.4 根内生拮抗细菌筛选、鉴定及生防效果初步研究第32-33页
        2.3.5 一株内生细菌新种的多相分类学鉴定第33-38页
3 结果与分析第38-66页
    3.1 基于LNA-PCR和454高通量测序研究内生细菌多样性方法建立第38-42页
        3.1.1 LNA-PCR扩增第38页
        3.1.2 内生细菌多样性第38-40页
        3.1.3 内生细菌群落组成第40-42页
    3.2 有机肥施用对侵蚀黑土玉米苗期根内生细菌多样性影响第42-47页
        3.2.1 测序深度及多样性指数第42-43页
        3.2.2 根内生细菌群落组成第43-47页
    3.3 内生细菌促生菌株初筛及促生效果评价第47-57页
        3.3.1 可培养根内生细菌数量测定第47-48页
        3.3.2 内生细菌分泌生长素能力初筛及促生效果评价第48-54页
        3.3.3 内生拮抗细菌初筛及生防能力评价第54-57页
    3.4 内生细菌菌株C9T的多相分类学鉴定第57-66页
        3.4.1 16S rRNA基因序列测定及系统进化分析第58-60页
        3.4.2 形态学及培养特征第60-61页
        3.4.3 生理生化特征第61页
        3.4.4 细胞化学组分分析第61-63页
        3.4.5 分子学分析第63-64页
        3.4.6 新种描述第64-66页
4 讨论第66-72页
    4.1 基于LNA-PCR和454高通量测序研究内生细菌群落新方法建立第66页
    4.2 大豆和玉米根内生细菌群落结构第66-67页
    4.3 有机肥施用对黑土侵蚀下玉米内生细菌多样性影响第67-68页
    4.4 可培养内生细菌数量第68-69页
    4.5 内生细菌的促生作用第69-72页
        4.5.1 直接促进植物生长第69-70页
        4.5.2 拮抗植物病原菌第70-72页
5 结论第72-74页
    5.1 结论第72页
    5.2 创新点第72-74页
致谢第74-75页
参考文献第75-88页
附录第88-100页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第100页

论文共100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活性稻米微波干燥机理分析及设备设计
下一篇:冷诱导解除银腺杨(P.alba×P.glandulosa)休眠过程中茎部形成层的蛋白质组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