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8-10页 |
ABSTRACT | 第10-12页 |
主要缩略词 | 第13-15页 |
第一部分 文献综述 | 第15-48页 |
第一章 文献综述 | 第16-48页 |
1 数量性状与作物育种 | 第16-21页 |
1.1 作物育种发展历程 | 第16-17页 |
1.2 数量性状基因座定位 | 第17-19页 |
1.3 上位性QTL定位 | 第19-20页 |
1.4 数量性状遗传分析与作物育种 | 第20-21页 |
2 关联分析 | 第21-28页 |
2.1 关联分析的概念 | 第21-22页 |
2.2 关联分析的线性模型方法 | 第22页 |
2.3 关联分析的混合线性模型方法 | 第22-25页 |
2.4 关联分析的快速算法 | 第25-26页 |
2.5 关联分析的多QTL方法 | 第26-27页 |
2.6 影响关联分析的因素 | 第27-28页 |
3 遗传交配设计 | 第28-38页 |
3.1 遗传交配设计 | 第28页 |
3.2 遗传交配设计的方差分析方法 | 第28-32页 |
3.3 遗传交配设计群体的QTL定位方法 | 第32-34页 |
3.4 MAGIC群体 | 第34-36页 |
3.5 NAM群体 | 第36-38页 |
3.6 存在的问题 | 第38页 |
4 作物育种的选择方法 | 第38-45页 |
4.1 选择指数 | 第38-39页 |
4.2 标记辅助育种 | 第39-41页 |
4.3 全基因组选择 | 第41-43页 |
4.4 GBLUP | 第43-44页 |
4.5 影响预测准确性的因素 | 第44-45页 |
5 本研究的目的与内容 | 第45-48页 |
第二部分 研究报告 | 第48-108页 |
第二章 部分NCⅡ群体的互作QTL定位 | 第50-70页 |
1 引言 | 第50-52页 |
2 原理和方法 | 第52-56页 |
2.1 作图群体与甘蓝型油菜含油量测定 | 第52页 |
2.2 SSR标记 | 第52页 |
2.3 遗传模型 | 第52-53页 |
2.4 参数估计 | 第53-54页 |
2.5 似然比测验 | 第54页 |
2.6 高通量QTL效应扫描方法 | 第54页 |
2.7 配合力估计与优异亲本和优异杂交组合预测 | 第54-55页 |
2.8 Monte Carlo模拟试验参数设置 | 第55-56页 |
3 结果 | 第56-67页 |
3.1 遗传率对QTL定位的影响 | 第56页 |
3.2 样本容量对QTL定位的影响 | 第56-57页 |
3.3 群体结构对QTL定位的影响 | 第57页 |
3.4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QTL定位 | 第57页 |
3.5 甘蓝型油菜含油量QTL定位结果的可靠性分析 | 第57-58页 |
3.6 基于甘蓝型油菜含油量的优异亲本和杂交组合预测 | 第58-67页 |
4 讨论 | 第67-70页 |
第三章 部分NCⅡ群体优异亲本和杂交组合预测的GBLUP方法 | 第70-82页 |
1 引言 | 第70-72页 |
2 原理和方法 | 第72-75页 |
2.1 NCⅡ遗传交配设计群体 | 第72页 |
2.2 遗传模型 | 第72页 |
2.3 方差组分分析 | 第72-73页 |
2.4 基因组最优线性无偏预测 | 第73-74页 |
2.5 交叉验证 | 第74页 |
2.6 配合力分析与优异亲本和优异杂交组合选择 | 第74-75页 |
2.7 Monte Carlo模拟试验方案 | 第75页 |
3 结果 | 第75-79页 |
3.1 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的表型特征 | 第75页 |
3.2 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的方差组分分析 | 第75-76页 |
3.3 交叉验证 | 第76页 |
3.4 部分NCⅡ群体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的配合力分析 | 第76-77页 |
3.5 甘蓝型油菜油酸含量改良的优异亲本和杂交组合预测 | 第77-78页 |
3.7 Monte Carlo模拟研究 | 第78-79页 |
4 讨论 | 第79-82页 |
第四章 巢式关联群体区分亚群效应的多QTL定位 | 第82-106页 |
1 引言 | 第82-84页 |
2 原理和方法 | 第84-86页 |
2.1 NAM群体数据 | 第84页 |
2.2 遗传模型 | 第84页 |
2.3 统计分析 | 第84-85页 |
2.4 参数估计 | 第85页 |
2.5 Monte Carlo模拟设计 | 第85-86页 |
3 结果 | 第86-98页 |
3.1 单NAM群体散粉期的CIM定位 | 第86-90页 |
3.2 联合NAM多个亚群体开花时间的遗传分析 | 第90-97页 |
3.3 Monte Carlo模拟研究 | 第97-98页 |
4 讨论 | 第98-106页 |
第五章 全文结论及创新点 | 第106-108页 |
1 全文结论 | 第106-107页 |
1.1 提出了基于NCⅡ交配设计数量性状的互作QTL定位方法 | 第106页 |
1.2 将全基因组预测推广至NCⅡ群体 | 第106页 |
1.3 提出了区分巢式关联群体亚群效应的多QTL定位方法 | 第106-107页 |
2 创新点 | 第107-108页 |
参考文献 | 第108-124页 |
致谢 | 第124-126页 |
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发表及待发表的论文 | 第12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