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4-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第一章 绪论 | 第11-20页 |
1.1 球墨铸铁的背景及研究意义 | 第11-13页 |
1.1.1 球墨铸铁介绍 | 第11页 |
1.1.2 球墨铸铁的应用 | 第11-12页 |
1.1.3 球墨铸铁研究现状 | 第12-13页 |
1.2 定量金相分析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1.3 韧性材料破坏理论的发展和研究现状 | 第14-18页 |
1.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 第18-20页 |
第二章 材料力学性能及弹塑性本构模型参数的确定 | 第20-37页 |
2.1 引言 | 第20页 |
2.2 试验准备 | 第20-23页 |
2.2.1 材料力学性能及其几何尺寸 | 第20-23页 |
2.2.2 试验设备及加载过程 | 第23页 |
2.3 材料力学性能测定 | 第23-26页 |
2.4 试样几何因素对延伸率的影响 | 第26-28页 |
2.5 材料本构关系的确定 | 第28-31页 |
2.6 材料模型弹塑性参数的确定 | 第31-36页 |
2.6.1 单轴拉伸荷载下材料弹塑性模型参数的获取 | 第31-33页 |
2.6.2 纯扭转荷载下材料弹塑性模型参数的获取 | 第33-35页 |
2.6.3 数值模拟计算分析 | 第35-36页 |
2.7 本章小结 | 第36-37页 |
第三章 单轴拉伸破坏试验 | 第37-49页 |
3.1 引言 | 第37页 |
3.2 缺口实心圆棒试样试验与分析 | 第37-39页 |
3.3 缺口平板试样试验与分析 | 第39-42页 |
3.4 中心孔板试样试验与分析 | 第42-48页 |
3.5 本章结论 | 第48-49页 |
第四章 球墨铸铁定量金相分析 | 第49-60页 |
4.1 引言 | 第49页 |
4.2 球墨铸铁金相观测试样制备 | 第49-50页 |
4.3 球墨铸铁金相图像处理分析 | 第50-52页 |
4.4 球墨铸铁定量金相分析 | 第52-59页 |
4.4.1 体积分数测定 | 第52-54页 |
4.4.2 石墨颗粒球化率评定 | 第54-55页 |
4.4.3 石墨颗粒分布距离 | 第55-57页 |
4.4.4 石墨颗粒非均匀性分析 | 第57-59页 |
4.5 本章小结 | 第59-60页 |
第五章 不同试样的断口分析 | 第60-71页 |
5.1 引言 | 第60页 |
5.2 不同试样的断口分析 | 第60-70页 |
5.2.1 光滑试样与缺口实心圆棒试样断口分析 | 第60-64页 |
5.2.2 缺口平板试样断口分析 | 第64-66页 |
5.2.3 中心孔板试样断口分析 | 第66-70页 |
5.3 本章小结 | 第70-71页 |
第六章 结合数值模拟与试验分析应力状态对破坏的影响 | 第71-91页 |
6.1 引言 | 第71-72页 |
6.2 各种试样有限元模型建立 | 第72-74页 |
6.2.1 网格划分 | 第72-73页 |
6.2.2 加载方式及边界条件的确定 | 第73页 |
6.2.3 材料属性及分析步的确定 | 第73-74页 |
6.3 数值模拟分析结果与试验结果的对比 | 第74-76页 |
6.4 应力状态参数 | 第76-77页 |
6.5 实心圆棒试样的应力状态分析 | 第77-79页 |
6.5.1 实心圆棒试样启裂点在拉伸变形中应力三轴度的变化 | 第77页 |
6.5.2 启裂时刻应力状态参数、应变和总孔洞体积分数分析 | 第77-79页 |
6.6 缺口平板试样的应力状态分析 | 第79-83页 |
6.6.1 缺口平板试样启裂点在拉伸变形中应力三轴度的变化 | 第79-80页 |
6.6.2 启裂时刻应力状态参数、应变和总孔洞体积分数分析 | 第80-83页 |
6.7 中心孔板试样的应力状态分析 | 第83-87页 |
6.7.1 中心孔板试样启裂点在拉伸变形中应力三轴度的变化 | 第83页 |
6.7.2 启裂时刻应力状态参数、应变和总孔洞体积分数分析 | 第83-87页 |
6.8 材料断裂应变与应力三轴度的关系分析 | 第87-89页 |
6.9 本章小结 | 第89-91页 |
第七章 总结与展望 | 第91-93页 |
7.1 全文主要工作 | 第91页 |
7.2 全文主要结论 | 第91-92页 |
7.3 不足与展望 | 第92-93页 |
参考文献 | 第93-99页 |
致谢 | 第9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