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6-8页 |
Abstract | 第8-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4-29页 |
1.1 研究背景 | 第14-17页 |
1.2 研究目的与意义 | 第17-19页 |
1.3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9-25页 |
1.3.1 危化品物流监测系统架构相关研究 | 第19-20页 |
1.3.2 智能决策支持系统模型研究 | 第20-21页 |
1.3.3 流程优化方法研究 | 第21-23页 |
1.3.4 危化品储运管理决策与优化研究 | 第23-25页 |
1.4 研究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5-27页 |
1.4.1 研究内容 | 第25-26页 |
1.4.2 研究的技术路线 | 第26-27页 |
1.5 研究方法与创新性 | 第27-29页 |
第2章 RFID与WSN技术特征分析 | 第29-47页 |
2.1 RFID与WSN技术特征 | 第29-40页 |
2.1.1 RFID技术 | 第29-31页 |
2.1.2 WSN技术 | 第31-40页 |
2.2 RFID与WSN技术在物流领域的应用现状与分析 | 第40-43页 |
2.3 RFID与WSN技术的危化品物流应用特征 | 第43-44页 |
2.4 RFID与WSN技术选择影响因素 | 第44-46页 |
2.5 本章小结 | 第46-47页 |
第3章 危化品物流智能监测系统架构与关键问题分析 | 第47-89页 |
3.1 危化品物流特性分析 | 第47-52页 |
3.1.1 危化品分类及特性 | 第47-50页 |
3.1.2 危化品物流形态 | 第50-52页 |
3.2 危化品物流信息采集对象选取 | 第52-63页 |
3.3 基于RFID与WSN的危化品物流智能监测系统分析 | 第63-75页 |
3.3.1 智能监测方案分析 | 第63-65页 |
3.3.2 软件系统需求分析 | 第65-75页 |
3.4 系统功能 | 第75-79页 |
3.4.1 系统功能框架 | 第75-77页 |
3.4.2 功能模块分析 | 第77-79页 |
3.5 基于RFID与WSN的智能监测系统硬件架构 | 第79-84页 |
3.5.1 设计目的与原则 | 第79-80页 |
3.5.2 系统框架 | 第80-84页 |
3.6 危化品物流智能决策功能模块结构 | 第84-86页 |
3.7 危化品物流智能监测与应用关键问题分析 | 第86-88页 |
3.8 本章小结 | 第88-89页 |
第4章 基于Petri网的危化品储运流程建模与优化 | 第89-114页 |
4.1 危化品物流储运流程 | 第89-94页 |
4.1.1 危化品物流储运流程现状 | 第89-93页 |
4.1.2 危化品储运流程特征 | 第93-94页 |
4.2 工作流赋权性能有色Petri网研究 | 第94-99页 |
4.2.1 工作流赋权性能有色Petri网 | 第94-98页 |
4.2.2 工作流赋权性能有色Petri网建模步骤 | 第98-99页 |
4.3 危化品物流储运流程建模与优化 | 第99-112页 |
4.3.1 危化品物流储运流程建模 | 第99-109页 |
4.3.2 危化品物流储运流程优化 | 第109-112页 |
4.4 本章小结 | 第112-114页 |
第5章 基于滚动时域策略的危化品仓储分配方法 | 第114-125页 |
5.1 问题提出 | 第114页 |
5.2 基于滚动时域策略的危化品仓储分配模型 | 第114-118页 |
5.2.1 问题描述 | 第114-115页 |
5.2.2 符号与模型说明 | 第115-117页 |
5.2.3 目标与约束 | 第117-118页 |
5.3 滚动时域策略与算法 | 第118-120页 |
5.4 实例分析 | 第120-124页 |
5.5 本章小结 | 第124-125页 |
第6章 危化品运输网络的时变危化品运输决策方法 | 第125-134页 |
6.1 问题的提出 | 第125页 |
6.2 危化品运输网络时变危化品运输决策模型 | 第125-129页 |
6.2.1 问题描述 | 第125-126页 |
6.2.2 模型假设与参数说明 | 第126-128页 |
6.2.3 目标与约束 | 第128-129页 |
6.3 模型求解算法 | 第129-131页 |
6.3.1 模型分析及求解策略 | 第129页 |
6.3.2 蚁群算法设计 | 第129-131页 |
6.4 实例分析 | 第131-133页 |
6.5 本章小结 | 第133-134页 |
结论 | 第134-137页 |
致谢 | 第137-138页 |
参考文献 | 第138-145页 |
附录1 | 第145-151页 |
附录2 | 第151-156页 |
攻读博士期间发表的论文及科研成果 | 第156-15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