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3-4页 |
Abstract | 第4-5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19页 |
1.1 选题的背景和依据 | 第8-9页 |
1.1.1 选题背景 | 第8-9页 |
1.1.2 选题意义 | 第9页 |
1.2 国内外研究状况及水平 | 第9-16页 |
1.2.1 国内相关研究状况 | 第10-13页 |
1.2.2 国外相关研究状况 | 第13-16页 |
1.3 论文的预期目标 | 第16页 |
1.4 论文的研究方法 | 第16-17页 |
1.4.1 文献研究法 | 第16-17页 |
1.4.2 实证研究法 | 第17页 |
1.4.3 案例研究法 | 第17页 |
1.5 论文的创新性 | 第17页 |
1.6 论文的不足之处 | 第17-19页 |
第2章 协同治理理论的基本内涵与实践分析 | 第19-29页 |
2.1 国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作弊现象治理工作的内涵、特征及重要性 | 第19-24页 |
2.1.1 国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作弊现象治理工作的内涵 | 第19-20页 |
2.1.2 国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作弊现象治理工作的特征 | 第20-23页 |
2.1.3 国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作弊现象治理工作的重要性 | 第23-24页 |
2.2 协同治理理论基本内涵 | 第24-26页 |
2.3 国家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作弊现象协同治理机制的构建 | 第26-29页 |
2.3.1 需要实现参与主体的多元化 | 第27-28页 |
2.3.2 需要各参与主体明确责任并彼此信任 | 第28页 |
2.3.3 需要各参与主体进行协调合作 | 第28-29页 |
第3章 上海市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作弊现象治理工作的现状与问题 | 第29-44页 |
3.1 上海市专业技术资格考试工作概况 | 第29-30页 |
3.2 上海市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作弊现象治理工作取得的成绩及做法 | 第30-32页 |
3.3 上海市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作弊情况及原因分析 | 第32-39页 |
3.3.1 上海市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作弊情况 | 第32-33页 |
3.3.2 上海市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作弊现象原因分析 | 第33-39页 |
3.4 上海在治理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作弊现象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 第39-44页 |
3.4.1 部门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39-41页 |
3.4.2 组织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41-42页 |
3.4.3 人员层面存在的问题 | 第42-44页 |
第四章 构建上海市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作弊现象协同治理机制的途径 | 第44-53页 |
4.1 引导政府治理主体的有机整合 | 第44-46页 |
4.1.1 执法力量整合 | 第44-45页 |
4.1.2 行政资源整合 | 第45-46页 |
4.2 加大政府对治理工作的投入 | 第46-47页 |
4.3 发动各类社会力量积极参与 | 第47-49页 |
4.4 实现治理行为的制度化 | 第49-51页 |
4.5 实现治理主体之间的互动性 | 第51页 |
4.6 实现治理手段的复合性 | 第51-53页 |
第五章 结论 | 第53-54页 |
参考文献 | 第54-58页 |
附录 上海市专业技术资格考试作弊现象治理工作调查问卷 | 第58-61页 |
致谢 | 第61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