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长子方言代词研究
| 中文摘要 | 第1-11页 |
| Abstract | 第11-12页 |
| 第一章 引言 | 第12-17页 |
| ·长子县人文地理概况 | 第12页 |
| ·历史沿革 | 第12页 |
| ·地理环境 | 第12页 |
| ·长子方言概述 | 第12-14页 |
| ·长子方言的归属 | 第12页 |
| ·长子方言的声韵调系统 | 第12-14页 |
| ·方言代词研究现状 | 第14-15页 |
| ·前人研究成果概况 | 第14-15页 |
| ·山西方言与长子方言代词研究概况 | 第15页 |
| ·本文研究的目的与意义 | 第15页 |
| ·本文研究方法与使用符号说明 | 第15-17页 |
| 第二章 长子方言的人称代词 | 第17-35页 |
| ·长子方言人称代词的表现形式 | 第17-18页 |
| ·人称代词的表义特征和语法功能 | 第18-32页 |
| ·三身代词单数形式的表义特征和语法功能 | 第18-23页 |
| ·三身代词复数形式的表义特征和语法功能 | 第23-31页 |
| ·无定称代词的表义特征和语法功能 | 第31-32页 |
| ·人称代词特点小结 | 第32-35页 |
| ·第一、二人称代词单复数同形 | 第32页 |
| ·领属位置上的代词特点各异 | 第32-33页 |
| ·第三人称有近指和远指之分 | 第33页 |
| ·人称代词有丰富的语用意义 | 第33-34页 |
| ·长子方言中没有敬称的形式 | 第34-35页 |
| 第三章 长子方言指示代词 | 第35-46页 |
| ·指示代词的表现形式 | 第35-36页 |
| ·指示代词的表义特征和语法功能 | 第36-44页 |
| ·指人或物 | 第36-37页 |
| ·指代时间 | 第37-39页 |
| ·指代方位和处所 | 第39-41页 |
| ·指代方式、性状和程度 | 第41-42页 |
| ·指代数量 | 第42-44页 |
| ·长子方言指示代词的主要特点 | 第44-46页 |
| ·指示代词二分系统 | 第44页 |
| ·指示代词的虚指和任指 | 第44页 |
| ·指示代词后缀附加成分丰富 | 第44页 |
| ·长子方言指示代词分类细致 | 第44-45页 |
| ·指示代词语音形式多样 | 第45页 |
| ·指示代词存在内部曲折 | 第45页 |
| ·保留近代汉语的一些特点 | 第45-46页 |
| 第四章 长子方言疑问代词 | 第46-58页 |
| ·疑问代词的表现形式 | 第46页 |
| ·疑问代词的表义特征和和语法功能 | 第46-56页 |
| ·问人的疑问代词 | 第46-49页 |
| ·问物的疑问代词 | 第49-50页 |
| ·问处所的疑问代词 | 第50-52页 |
| ·问时间的疑问代词 | 第52-53页 |
| ·问方式、性状的疑问代词 | 第53页 |
| ·问原因的疑问代词 | 第53-55页 |
| ·问数量的疑问代词 | 第55-56页 |
| ·长子方言疑问代词小结 | 第56-58页 |
| ·分类比较细致 | 第56页 |
| ·疑问代词与指示代词相互对应 | 第56-57页 |
| ·疑问代词的非疑问用法 | 第57页 |
| ·问人的疑问代词“谁”有复数形式“谁都” | 第57-58页 |
| 第五章 结语 | 第58-59页 |
| ·在人称代词方面 | 第58页 |
| ·在指示代词方面 | 第58页 |
| ·在疑问代词方面 | 第58-59页 |
| 参考文献 | 第59-61页 |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1-62页 |
| 致谢 | 第62-63页 |
| 个人简况及联系方式 | 第63-64页 |
| 承诺书 | 第64-65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