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7页 |
Abstract | 第7-12页 |
绪论 | 第12-20页 |
一、选题缘由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一)选题缘由 | 第12页 |
(二)研究意义 | 第12-13页 |
二、相关文献综述 | 第13-17页 |
(一)对非资本主义前途的理论渊源及其影响的相关论述 | 第14-15页 |
(二)对五四运动于中国社会发展前途影响的相关论述 | 第15页 |
(三)对中国革命非资本主义发展道路探索的相关论述 | 第15-16页 |
(四)对社会主义前途的相关论述 | 第16-17页 |
三、研究目标、研究方法和拟创新之处 | 第17-18页 |
(一)研究目标 | 第17-18页 |
(二)研究方法 | 第18页 |
(三)拟创新之处 | 第18页 |
四、相关概念的界定 | 第18-20页 |
(一)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 第18页 |
(二)非资本主义前途 | 第18-20页 |
第一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非资本主义前途选择的理论渊源 | 第20-27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关于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前途的理论 | 第20-23页 |
(一)马克思恩格斯提出俄国等落后国家走非资本主义道路的构想 | 第20-23页 |
(二)马克思恩格斯非资本主义前途理论对落后国家的启示 | 第23页 |
二、列宁关于落后国家非资本主义前途理论创新 | 第23-25页 |
(一)列宁的民族和殖民地问题的理论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 第23-24页 |
(二)列宁“新经济政策”思想及其对中国革命的影响 | 第24-25页 |
三、共产国际和斯大林关于中国革命的“非资本主义前途”论 | 第25-27页 |
第二章 20世纪20-30年代一些公共知识分子代表对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认识与分歧 | 第27-31页 |
一、一些公共知识分子代表的主张与分歧 | 第27-29页 |
二、1933年现代化大讨论对中国未来走向的思考 | 第29-31页 |
第三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早期领导人对非资本主义前途的探索 | 第31-36页 |
一、一战引发对资本主义文明的质疑 | 第31-32页 |
二、非资本主义前途的初步探索 | 第32-36页 |
(一)俄国十月革命的影响 | 第32页 |
(二)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与中共早期领导人对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认识 | 第32-33页 |
(三)第一次国共合作失败及其影响 | 第33-35页 |
(四)“非资本主义前途”的首次出现 | 第35-36页 |
第四章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对非资本主义前途的论述及其现代价值启示 | 第36-42页 |
一、农民问题是毛泽东论述非资本主义前途理论的基本内容 | 第36-37页 |
二、注重经济问题是毛泽东论述非资本主义前途理论的主要内容 | 第37-39页 |
三、新民主主义向社会主义转变构想的提出 | 第39-40页 |
四、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毛泽东论述非资本主义前途的现代价值启示 | 第40-42页 |
结论 | 第42-44页 |
注释 | 第44-45页 |
参考文献 | 第45-47页 |
致谢 | 第47-48页 |
附录:在读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与研究成果 | 第48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