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0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0-17页 |
·研究背景、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研究背景 | 第10页 |
·研究目的和意义 | 第10-11页 |
·国内外研究现状 | 第11-14页 |
·国外研究的现状分析 | 第11-13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4页 |
·论文结构 | 第14-15页 |
·论文分析方法 | 第15-16页 |
·论文创新点 | 第16-17页 |
第2章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简介及理论分析 | 第17-27页 |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含义及分类 | 第17-20页 |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含义 | 第17-18页 |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分类 | 第18页 |
·非利息业务与中间业务及表外业务区别 | 第18-20页 |
·发展非利息收入的特点分析 | 第20-21页 |
·很少动用自有资金 | 第20页 |
·必须与客户建立信任与交流 | 第20页 |
·发展非利息收入依赖银行创新和服务意识 | 第20-21页 |
·发展非利息收入需要承担一定的风险 | 第21页 |
·发展非利息收入的理论分析 | 第21-27页 |
·企业多元化理论 | 第21-23页 |
·范围经济理论 | 第23-24页 |
·金融创新理论 | 第24-27页 |
第3章 商业银行发展非利息收入的现状分析 | 第27-35页 |
·发展非利息收入的历程 | 第27-28页 |
·非利息收入业务初步呈现时期 | 第27页 |
·非利息业务起步时期 | 第27页 |
·非利息业务初步发展时期 | 第27页 |
·非利息业务快速发展时期 | 第27-28页 |
·我国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收入的外部环境 | 第28-29页 |
·利率市场化逐步深入 | 第28页 |
·综合化经营程度持续加深 | 第28-29页 |
·金融脱媒化进程加快 | 第29页 |
·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现状 | 第29-33页 |
·非利息收入总量及占比情况分析 | 第30-31页 |
·非利息收入的内部构成 | 第31-32页 |
·中美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对比分析 | 第32-33页 |
·我国商业银行拓展非利息收入的制约因素 | 第33-35页 |
·传统观念的制约 | 第33页 |
·信息技术的制约 | 第33-34页 |
·政策法规的制约 | 第34页 |
·监管缺失的制约 | 第34-35页 |
第4章 上市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及各部分对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5-45页 |
·非利息收入对我国上市商业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35-40页 |
·绩效水平衡量的标准 | 第35-36页 |
·模型指标的选取 | 第36页 |
·数据采集和所用计量模型 | 第36-37页 |
·模型的建立 | 第37页 |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37-39页 |
·模型回归结果分析 | 第39-40页 |
·非利息收入各组成部分对我国上市银行绩效影响的实证分析 | 第40-43页 |
·模型指标的选取 | 第40页 |
·数据来源和计量分析方法 | 第40页 |
·模型的构建和说明 | 第40-41页 |
·描述性统计结果 | 第41-42页 |
·回归结果及分析 | 第42-43页 |
·结论分析 | 第43-45页 |
第5章 提高我国商业银行非利息收入的政策建议 | 第45-49页 |
·合理调整非利息收入的内部结构 | 第45-46页 |
·积极调整手续费及佣金收入的结构 | 第45-46页 |
·组建多元化经营的金融企业集团 | 第46页 |
·积极拓展交易业务收入和其他业务收入 | 第46页 |
·提高服务质量并完善内部管理 | 第46-47页 |
·提高银行服务质量 | 第47页 |
·完善内部管理并加强监督与反馈 | 第47页 |
·寻求各种途径结成战略合作伙伴 | 第47-48页 |
·充分借助互联网平台推动金融产品创新 | 第48-49页 |
参考文献 | 第49-52页 |
后记 | 第52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