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2页 |
·难降解有机污染物概述 | 第8-11页 |
·含氮杂环化合物简介 | 第9页 |
·邻苯二甲酸酯类简介 | 第9-11页 |
·吡啶、邻苯二甲酸二甲酯简介 | 第11-12页 |
·吡啶 | 第11-12页 |
·邻苯二甲酸二甲酯 | 第12页 |
·含吡啶废水的降解方法 | 第12-16页 |
·生物法 | 第12-14页 |
·物理法 | 第14-15页 |
·化学法 | 第15页 |
·紫外辐射与生物技术组合的处理技术 | 第15-16页 |
·含邻苯二甲酸酯类废水的降解方法 | 第16-19页 |
·自然降解 | 第16页 |
·高级氧化 | 第16-17页 |
·生物降解 | 第17-18页 |
·高级氧化(UV/H_2O_2)与生物膜组合的处理技术 | 第18-19页 |
·研究的目的及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的目的 | 第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9-20页 |
·研究的流程设计 | 第20-22页 |
第2章 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33页 |
·吡啶光解和生物降解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2-27页 |
·化学试剂及其溶液的配制 | 第22-24页 |
·微量元素、N、P营养液和p H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24页 |
·吡啶的紫外光解 | 第24-25页 |
·吡啶生物降解菌的驯化 | 第25页 |
·折流式内循环生物膜反应器和生物膜反应器的挂膜操作 | 第25-26页 |
·在折流式内循环生物膜反应器中进行的吡啶降解实验 | 第26-27页 |
·吡啶光解和生物降解实验样品分析方法 | 第27-28页 |
·DMP、PA生物降解实验材料与方法 | 第28-31页 |
·化学试剂及其溶液的配制 | 第28-29页 |
·微量元素、N、P营养液和pH缓冲溶液的配制 | 第29页 |
·DMP生物降解菌的驯化 | 第29-30页 |
·折流式内循环生物膜反应器和生物膜反应器的挂膜操作 | 第30页 |
·在折流式内循环生物膜反应器中进行的DMP、PA降解实验 | 第30-31页 |
·DMP、PA生物降解实验样品分析方法 | 第31-33页 |
第3章 电子在加速吡啶生物降解中的作用 | 第33-47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35-37页 |
·紫外光解装置 | 第35页 |
·折流式内循环生物膜反应器 | 第35页 |
·实验方法 | 第35-37页 |
·样品分析方法 | 第37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37-45页 |
·吡啶光解过程中丁二酸的累积情况 | 第37-38页 |
·紫外光照时间对吡啶生物降解的影响 | 第38-40页 |
·电子供体在加速吡啶生物降解中的作用 | 第40-42页 |
·生物降解过程中2-羟基吡啶的去向 | 第42-44页 |
·2-羟基吡啶对吡啶单加氧反应的影响 | 第44-45页 |
·本章小结 | 第45-47页 |
第4章 电子在DMP生物降解过程中对中间产物PA的作用 | 第47-58页 |
·材料与方法 | 第49-51页 |
·折流式内循环生物膜反应器 | 第49-50页 |
·DMP、PA生物降解实验方法 | 第50-51页 |
·样品分析方法 | 第51页 |
·结果与讨论 | 第51-57页 |
·PA对DMP生物降解的抑制作用 | 第51-53页 |
·外源电子对PA生物降解的影响 | 第53-54页 |
·甲酸、乙酸提供的等效电子在加速PA生物降解中的作用 | 第54-56页 |
·PA、DMP生物降解过程中的关系 | 第56-57页 |
·本章小结 | 第57-58页 |
第5章 研究的创新点 | 第58-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建议 | 第59-61页 |
·结论 | 第59页 |
·建议 | 第59-61页 |
第7章 附录中间产物(2-羟基吡啶)去除动力学的求解 | 第61-63页 |
参考文献 | 第63-68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 第68-69页 |
致谢 | 第69-70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