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8页 |
第1章 绪论 | 第8-23页 |
·研究背景 | 第8-9页 |
·养猪沼液处理工艺概况 | 第9-12页 |
·自然处理 | 第10-11页 |
·资源化利用 | 第11页 |
·生物法处理 | 第11页 |
·当前处理工艺存在的问题 | 第11-12页 |
·生物脱氮原理 | 第12-19页 |
·传统生物脱氮理论 | 第12-14页 |
·新型生物脱氮工艺 | 第14-16页 |
·短程硝化的影响因素 | 第16-19页 |
·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 | 第19-21页 |
·序批式反应器 | 第19-20页 |
·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 | 第20页 |
·间歇曝气序批式反应器在废水处理中的应用 | 第20-21页 |
·研究的目标、内容与技术路线 | 第21-23页 |
·研究目的 | 第21页 |
·研究内容 | 第21-22页 |
·技术路线 | 第22-23页 |
第2章 实验装置与方法 | 第23-30页 |
·进水水质 | 第23页 |
·试验装置 | 第23-24页 |
·实验设计与运行条件 | 第24-25页 |
·测试项目与仪器方法 | 第25-30页 |
·常规水质 | 第25-26页 |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 第26页 |
·硝化菌和硝化活性检测 | 第26-27页 |
·高通量测序分析 | 第27-30页 |
第3章 IASBR与SBR处理养猪沼液效果的比较研究 | 第30-45页 |
·氮变化特性 | 第30-35页 |
·TN去除 | 第30-32页 |
·氨氮去除 | 第32-34页 |
·亚硝氮积累 | 第34-35页 |
·有机物去除特性 | 第35-36页 |
·总磷去除特性 | 第36-37页 |
·三维荧光光谱分析 | 第37-38页 |
·单周期内pH、ORP和游离氨变化 | 第38-43页 |
·pH和ORP | 第39-42页 |
·游离氨浓度 | 第42-43页 |
·本章小结 | 第43-45页 |
第4章 IASBR运行条件的优化研究 | 第45-52页 |
·碳源投加方式优化 | 第45-48页 |
·污染物去除效果分析 | 第46-47页 |
·pH和ORP变化规律分析 | 第47-48页 |
·缺氧时间的优化研究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2页 |
第5章 IASBR与SBR处理沼液的微生物群落比较 | 第52-59页 |
·硝化菌和污泥硝化活性检测 | 第52-53页 |
·硝化菌 | 第52-53页 |
·污泥硝化活性 | 第53页 |
·基于高通量分子测序的微生物群落结构比较 | 第53-58页 |
·相似性分析 | 第53-54页 |
·Alpha多样性分析 | 第54-55页 |
·IASBR和SBR物种结构分析 | 第55-58页 |
·本章小结 | 第58-59页 |
第6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9-61页 |
·研究结论 | 第59-60页 |
·研究不足及展望 | 第60-61页 |
参考文献 | 第61-67页 |
攻读学位期间获得的研究成果 | 第67-68页 |
致谢 | 第68-69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