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9页 |
引言 | 第9-17页 |
第一节 问题的提出 | 第9-10页 |
一、职前全科教师培养的弊端显露 | 第9-10页 |
二、职后全科教师的培养潜力巨大,且相关研究很少 | 第10页 |
第二节 研究的意义 | 第10-11页 |
一、理论意义 | 第10-11页 |
二、现实意义 | 第11页 |
第三节 研究方法 | 第11-12页 |
一、文献研究法 | 第11-12页 |
二、调查法 | 第12页 |
三、比较研究法 | 第12页 |
第四节 研究创新 | 第12页 |
第五节“全科教师”概念界定 | 第12-17页 |
一、对乡村教育事业具有深厚的情感和坚定的信念 | 第13页 |
二、具备广博的知识 | 第13-14页 |
三、具备全面的能力 | 第14页 |
四、全科培养,多科教学 | 第14-15页 |
五、有所侧重 | 第15页 |
六、尊重学生的需要和个体差异 | 第15页 |
七、具有创新性 | 第15-16页 |
八、具备联系性和综合性 | 第16-17页 |
第一章 全科教师培养的现状及相关探究 | 第17-24页 |
第一节 小学教师职后培养现状 | 第17-19页 |
一、培养模式概况 | 第17-18页 |
二、存在问题 | 第18-19页 |
第二节 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前培养现状 | 第19-22页 |
一、培养模式概况 | 第19-21页 |
二、存在问题 | 第21-22页 |
第三节 小学教师职后培养对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后培养的借鉴与思考 | 第22-23页 |
第四节 全科教师职前培养对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后培养的借鉴与思考 | 第23-24页 |
第二章 贵州省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后培养的调查分析及存在问题 | 第24-35页 |
第一节 贵州省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后培养的调查分析 | 第24-31页 |
一、研究对象基本信息、任教情况以及培训现状的调查及分析 | 第24-27页 |
二、研究对象对“全科教师”的认知、认可程度,以及全科教师职后培养的调查与分析 | 第27-31页 |
第二节 贵州省乡村小学职后全科教师培养存在的问题 | 第31-35页 |
一、乡村教师的工作量总体偏大 | 第31-32页 |
二、能胜任音、体、美、英语、科学等专业性很强的学科的教师偏少 | 第32页 |
三、参加进修和外出培训是全科教师职后培养的有效方式,但培训机会过少 | 第32-33页 |
四、全科教师的现实需要很大,但是乡村教师对“全科教师”的认知、认可情况差强人意 | 第33-34页 |
五、对职后培训现状不满意 | 第34-35页 |
第三章 贵州省乡村小学全科教师职后培养的对策思考 | 第35-41页 |
第一节 更新乡村小学教师的“全科教师”教育理念 | 第35-36页 |
第二节 设置系统的全科教师职后培养模式 | 第36-37页 |
一、设计灵活的培养方式 | 第36-37页 |
二、设置分层培养标准 | 第37页 |
三、设计培养原则 | 第37页 |
第三节 加强“全科教师”信念教育,转变其原有的教学信念 | 第37-38页 |
第四节 加强教师的自我反思意识 | 第38页 |
第五节 大幅度提高乡村教师的职业地位 | 第38-39页 |
第六节 满足乡村小学全科教师在职培训的参训需求,增强职后培训的有效性 | 第39-41页 |
一、增加培训机会 | 第39页 |
二、创新多元培训形式 | 第39-40页 |
三、加强培训的针对性、系统性和时效性 | 第40页 |
四、加强培训课程的综合性设置 | 第40-41页 |
结语 | 第41-43页 |
参考文献 | 第43-46页 |
附录:贵州省乡村小学职后全科教师培养的调查问卷 | 第46-52页 |
致谢 | 第52-53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情况 | 第53-5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