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经济论文--贸易经济论文--中国国内贸易经济论文--商品流通论文--电子贸易、网上贸易论文

以操作风险为核心的第三方支付风险研究

摘要第1-5页
ABSTRACT第5-9页
第1章 绪论第9-16页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10页
     ·研究背景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国内外文献综述第10-13页
     ·国内相关研究第10-12页
     ·国外相关研究第12-13页
   ·研究目标、内容与方法第13-15页
     ·研究目标第13页
     ·主要内容第13-15页
     ·研究方法第15页
   ·本文可能的创新与不足之处第15-16页
第2章 第三方支付风险理论概述第16-24页
   ·第三方支付性质的界定第16-17页
     ·欧盟国家对于第三方支付性质的界定第16页
     ·美国对于第三方支付性质的界定第16页
     ·我国对于第三方支付性质的界定第16-17页
   ·第三方支付的支付流程与特征第17-19页
     ·第三方支付流程—以支付宝为例第17-18页
     ·第三方支付的行业特征第18-19页
   ·第三方支付风险定义第19页
   ·风险识别第19-20页
     ·德尔菲法第19-20页
     ·职能部门风险汇总法第20页
     ·问卷调查法第20页
     ·行业风险组合清单第20页
   ·风险分类第20-22页
     ·市场风险第21页
     ·操作风险第21页
     ·信用风险第21页
     ·流动性风险第21页
     ·政策风险第21-22页
     ·法律风险第22页
   ·相关基础理论第22-24页
     ·平台经济理论第22页
     ·长尾理论第22-24页
第3章 第三方支付的国内外发展现状及对比分析第24-34页
   ·国内发展现状第24-27页
     ·发展历程第24页
     ·市场规模及竞争第24-26页
     ·我国互联网第三方支付市场竞争格局第26-27页
   ·国外发展现状第27-28页
   ·业务模式及营利模式对比第28-29页
     ·业务模式对比第28-29页
     ·营利模式对比第29页
   ·第三方支付监管模式对比第29-31页
     ·美国模式第29页
     ·欧盟模式第29-30页
     ·我国监管模式第30-31页
   ·发达国家第三方支付风险管理的成功经验借鉴第31-34页
     ·法律定位与监管原则第31-32页
     ·监管部门与监管体制第32页
     ·监管立法与监管依据第32页
     ·监管措施和监管手段第32-34页
第4章 以操作风险为核心的第三方支付风险度量分析第34-40页
   ·第三方支付操作风险案例分析第34页
   ·应用的计量模型简介第34-35页
     ·VaR计量模型第34-35页
     ·POT模型第35页
   ·第三方支付操作风险模型分析第35-40页
     ·基础数据第35-36页
     ·确定阀值第36-38页
     ·极值计算与分析第38-39页
     ·结论第39-40页
第5章 针对第三方支付风险监管的政策建议第40-46页
   ·正视管理成本,认清事前和事中管理的重要性第40页
   ·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准入和退出机制第40-41页
   ·加强网络社会环境培育第41-42页
   ·完善沉淀资金的管理第42-43页
   ·加大对新型第三方支付的监管与惩罚力度第43-44页
   ·丰富监管手段,创新监管模式第44-46页
     ·建立与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可疑交易报告制度第44页
     ·完善第三方支付机构信息披露制度第44页
     ·引入并完善信用评级制度第44-46页
参考文献第46-49页
后记第49页

论文共49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长春新里程网络科技服务有限公司战略实施领导力问题研究
下一篇:吉林省农户信用意识的转型对农村信贷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