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化学论文--物理化学(理论化学)、化学物理学论文

钴基催化剂用于合成气直接制备低碳醇的构-效关系研究

摘要第1-7页
Abstract第7-12页
第1章 前言第12-32页
   ·研究背景第12-15页
     ·世界能源形势第12页
     ·中国能源结构第12-13页
     ·合成气化学第13-15页
   ·文献综述第15-32页
     ·合成气制低碳醇的转化路径第15-17页
     ·热力学分析第17页
     ·合成气直接制备低碳醇催化剂第17-22页
     ·合成气转化机理第22-25页
     ·高级醇形成的双活性位机理第25-27页
     ·钴基催化剂用于CO加氢的影响因素第27-32页
第2章 研究思路、内容及创新点第32-34页
   ·研究思路第32-33页
   ·研究内容第33页
   ·创新点第33-34页
第3章 实验部分第34-44页
   ·实验所用试剂及气体第34-35页
   ·催化剂制备第35-36页
     ·载体的制备及预处理第35页
     ·催化剂的制备第35-36页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36页
   ·产物分析系统的建立第36-38页
   ·实验数据的计算方法第38-40页
   ·催化剂表征方法第40-44页
     ·N_2物理吸附第40页
     ·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HRTEM)第40-41页
     ·X射线吸收光谱(XAS)第41页
     ·原位红外漫反射光谱(in situ DRIFTS)第41页
     ·拉曼光谱(Raman)第41-42页
     ·程序升温技术第42-44页
第4章 CuCo/SiO_2催化剂在合成气直接制备低碳醇中的动态结构变化第44-70页
   ·引言第44页
   ·CuCo比对CO加氢反应的影响第44-46页
   ·催化剂结构表征第46-55页
     ·煅烧后CuCo/SiO_2催化剂的体相结构第46-49页
     ·煅烧后CuCo/SiO_2催化剂的短程结构第49-55页
     ·煅烧后CuCo/SiO_2催化剂的结构模型第55页
   ·CuCo/SiO_2催化剂的还原过程第55-62页
     ·氢气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55-57页
     ·原位XRD表征结果第57-61页
     ·原位Raman光谱表征结果第61页
     ·Co_5Cu_(2.5)/SiO_2催化剂的原位XANES表征结果第61-62页
   ·还原后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第62-64页
   ·反应后催化剂的结构研究第64-68页
     ·反应后催化剂的体相结构第64-65页
     ·反应后催化剂的短程结构第65-68页
   ·催化剂活性中心的演变及Cu-Co之间的相互作用第68-69页
   ·本章小结第69-70页
第5章 CuCo/SiO_2的CO加氢反应动力学及反应机理第70-88页
   ·引言第70-71页
   ·催化剂的程序升温表面反应第71-73页
   ·催化剂内扩散影响的排除第73-74页
   ·催化剂外扩散影响的排除第74-76页
   ·催化剂稳定性测试第76页
   ·动力学模型第76-77页
   ·动力学实验方案第77-79页
   ·Cu对CuCo/SiO_2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第79-84页
     ·Cu对CO加氢产物生成活化能的影响第79-80页
     ·Cu对CO加氢产物H_2反应级数的影响第80-82页
     ·Cu对CO加氢产物CO反应级数的影响第82-83页
     ·CuCo催化剂用于CO加氢反应的反应机理模型第83-84页
   ·温度对CuCo/SiO_2动力学行为的影响第84-87页
   ·本章小结第87-88页
第6章 Co/CeO_2催化剂用于合成气制低碳醇第88-102页
   ·引言第88页
   ·催化剂性能第88-90页
   ·煅烧后催化剂结构表征第90-93页
     ·煅烧后Co/CeO_2催化剂的晶体结构第90-91页
     ·煅烧后Co/CeO_2催化剂的形貌与元素分布第91-92页
     ·煅烧后Co/CeO_2催化剂的Raman结果第92-93页
   ·催化剂的还原过程第93-96页
     ·Co/CeO_2催化剂的程序升温还原(H_2-TPR)第93-94页
     ·Co/CeO_2的原位XRD表征结果(in situ XRD)第94-95页
     ·Co/CeO_2的原位Raman光谱结果(in situ Raman)第95-96页
   ·还原后催化剂的表面结构第96-99页
   ·还原后催化剂的吸附性能第99-100页
   ·Co/CeO_2催化剂的构-效关系第100-101页
   ·本章小结第101-102页
第7章 总结和展望第102-105页
   ·总结第102-103页
   ·展望第103-105页
参考文献第105-121页
论文相关成果第121-123页
致谢第123页

论文共12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溶液结晶中L-谷氨酸成核与晶型转变机理的分子模拟与实验研究
下一篇:多轴应力状态下钎焊接头蠕变损伤与裂纹扩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