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5页 |
abstract | 第5-9页 |
第1章 绪论 | 第9-19页 |
·汽车转向系统的简介 | 第9-13页 |
·EPS系统的国内外研究历史、现状及发展趋势 | 第13-16页 |
·国外研究历史及发展状况 | 第13-14页 |
·国内研究历史及发展状况 | 第14-15页 |
·发展趋势 | 第15-16页 |
·课题目的和意义 | 第16-17页 |
·课题研究的主要内容、技术路线 | 第17-18页 |
·本章小结 | 第18-19页 |
第2章 基于CarSim的汽车动力学建模及其特性试验仿真 | 第19-29页 |
·MSC CarSim简介 | 第19-20页 |
·Car Sim求解器的类型 | 第20-21页 |
·CarSim整车模型建立 | 第21-27页 |
·车体参数 | 第22-23页 |
·发动机和传动系统模型 | 第23-24页 |
·制动系模型 | 第24页 |
·悬架模型 | 第24-25页 |
·转向系统模型 | 第25-26页 |
·轮胎模型 | 第26-27页 |
·整车模型的验证 | 第27-28页 |
·本章小节 | 第28-29页 |
第3章 汽车EPS系统结构、工作原理及关键部件研究 | 第29-38页 |
·EPS系统的结构及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EPS系统的结构 | 第29页 |
·EPS系统基本工作原理 | 第29-30页 |
·EPS系统分类 | 第30-32页 |
·管柱助力式 | 第30-31页 |
·小齿轮助力式 | 第31页 |
·齿条助力式 | 第31-32页 |
·EPS系统关键部件 | 第32-37页 |
·助力电机 | 第32-34页 |
·助力电机的减速机构 | 第34-35页 |
·转矩传感器 | 第35-36页 |
·电磁离合器 | 第36-37页 |
·电子控制单元(ECU) | 第37页 |
·本章小结 | 第37-38页 |
第4章 汽车EPS系统控制策略及助力特性研究 | 第38-51页 |
·EPS系统总体控制策略研究 | 第38-46页 |
·总体控制策略的控制过程 | 第38页 |
·EPS系统控制模式 | 第38-40页 |
·助力电机控制策略 | 第40-46页 |
·助力特性的研究 | 第46-50页 |
·助力特性理论分析 | 第46-47页 |
·助力特性的类型 | 第47-48页 |
·助力特性的匹配设定 | 第48-50页 |
·本章小结 | 第50-51页 |
第5章 基于MATLAB/Simulink的EPS系统模型的建立与CarSim整车模型的联合仿真 | 第51-68页 |
·MATLAB/Simulink软件的介绍 | 第51页 |
·EPS系统模型的简化 | 第51-52页 |
·EPS系统数学模型的建立 | 第52-54页 |
·EPS系统Simulink仿真模型的建立 | 第54-56页 |
·转向盘及输入轴的仿真模型 | 第54页 |
·电机及减速机构的仿真模型 | 第54-55页 |
·输出轴及齿轮齿条的仿真模型 | 第55页 |
·控制器的仿真模型 | 第55-56页 |
·EPS系统的总体仿真模型 | 第56页 |
·EPS系统的仿真分析 | 第56-57页 |
·CarSim整车模型与Simulink中EPS模型的联立 | 第57-61页 |
·转向响应仿真 | 第61-66页 |
·同一转矩输入不同车速 | 第61-62页 |
·同一车速输入不同转矩 | 第62-63页 |
·转向盘角阶跃输入的瞬态响应 | 第63-64页 |
·转向回正性能的试验 | 第64-66页 |
·试验台试验 | 第66-67页 |
·输入转矩/马达电流特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6-67页 |
·输入转矩/输出转矩特性试验结果与分析 | 第67页 |
·本章小结 | 第67-68页 |
第6章 总结与展望 | 第68-70页 |
·全文总结 | 第68-69页 |
·展望 | 第69-70页 |
参考文献 | 第70-73页 |
致谢 | 第73-74页 |
申请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 第74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