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初等教育论文--教师与学生论文--教师、班主任论文

一所小学班级“红花台”实施的个案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8页
1 引论第8-28页
   ·选题来源第8页
   ·研究问题的提出第8-9页
   ·研究目的及意义第9-10页
     ·研究目的第9页
     ·研究意义第9-10页
   ·研究的背景知识第10-19页
     ·已有研究综述第10-17页
     ·研究者的经验性知识第17-18页
     ·概念框架第18-19页
   ·研究对象的确定及抽样方法第19-20页
   ·研究方法的选择第20-26页
   ·研究者的反思与反省第26-28页
2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Q中附小四年级(3)班基本情况第28-37页
   ·乌鲁木齐市新市区教育概况第28-30页
   ·走进新市区Q中附小第30-34页
     ·“一训三风”、校徽和核心办学理念第30-31页
     ·基础设施建设和师生情况第31-33页
     ·附小特色第33-34页
   ·Q中附小四年级(3)班情况介绍第34-37页
     ·班主任老师和学生概况第34-35页
     ·班级“红花台”介绍第35-37页
3 四年级(3)班实施“红花台”的理念第37-41页
   ·“那是什么”第37-38页
   ·“不太喜欢”和“我们记下了”第38-39页
   ·小结第39-41页
4 四年级(3)班“红花台”的实施过程:仅有一次的贴红花经历第41-51页
   ·新学期的贴红花过程第41-44页
   ·期待第二次贴红花第44-48页
     ·“我也想贴红花”第44-45页
     ·“老师都没给我得到红花的机会”第45-46页
     ·“老师贴红花的次数太少了”、“忘记贴了”第46页
     ·“老师一次不要贴太多了”第46-47页
     ·“只有领本子了,不贴红花了”第47-48页
   ·“红花台”实施的尾声第48-50页
     ·班主任李老师对“红花台”的反思第48-49页
     ·学校领导对“红花台”的监管第49-50页
   ·小结第50-51页
5 四年级(3)班“红花台”实施过程存在的问题第51-58页
   ·对“红花台”实施活动的价值探寻第51-54页
     ·“红花台”实施过程的具体表现第52页
     ·“红花台”实施过程的特点第52-54页
   ·四年级(3)班“红花台”存在的问题分析第54-58页
     ·对“红花台”的目的认识存在偏差第54-55页
     ·“红花台”的实施过程存在偏差第55-56页
     ·对“红花台”实施的评价缺失第56-58页
6 对小学班级“红花台”实施活动的一般探寻第58-65页
   ·学校方面第58-60页
     ·调整设置“红花台”的目的第58-59页
     ·调整对“红花台”的监督与管理方式第59页
     ·转换学生评价主体第59-60页
   ·班主任方面第60-64页
     ·树立发展性评价理念第60-61页
     ·转变评价主体第61-62页
     ·优化“红花台”的运行过程第62-63页
     ·促进班主任的专业化成长第63-64页
   ·提高学生的主体意识能力第64-65页
结论第65-66页
附录第66-70页
参考文献第70-74页
在读期间发表的论文第74-75页
后记第75页

论文共75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小学语文古诗词教学现状及策略研究
下一篇:中学地理实践活动教学研究--以乌鲁木齐中学为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