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摘要 | 第1-4页 |
Abstract | 第4-9页 |
第一章 前言 | 第9-25页 |
·本草考证 | 第9-11页 |
·橘核品种本草考证 | 第9-10页 |
·橘核功效本草考证 | 第10-11页 |
·橘核现代应用 | 第11-12页 |
·橘核及柠檬苦素类化合物药理研究 | 第12-13页 |
·镇痛、抗炎 | 第12页 |
·抗肿瘤 | 第12-13页 |
·杀虫 | 第13页 |
·柠檬苦素类成分研究进展 | 第13-16页 |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研究概况 | 第16-21页 |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上游阶段 | 第16-17页 |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中游阶段 | 第17-18页 |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下游阶段 | 第18-21页 |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路径中的关键功能基因 | 第21-24页 |
·角鲨烯合成酶基因(ss) | 第22页 |
·角鲨烯环氧酶基因(se) | 第22-23页 |
·柠檬苦素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lgt) | 第23-24页 |
·其他 | 第24页 |
·小结 | 第24-25页 |
第二章 功能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25-59页 |
·材料、试剂与仪器 | 第25-30页 |
·实验材料 | 第25-28页 |
·试剂 | 第28页 |
·仪器 | 第28-29页 |
·实验材料的制备 | 第29-30页 |
·样品总RNA提取和逆转录实验 | 第30-32页 |
·样本总RNA提取 | 第30-31页 |
·样本总RNA完整性检测 | 第31-32页 |
·逆转录反应 | 第32页 |
·功能基因克隆 | 第32-40页 |
·种子(胚)总RNA样品的提取和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33页 |
·功能基因引物设计 | 第33-35页 |
·功能基因的PCR扩增 | 第35-36页 |
·PCR产物的凝胶电泳检测 | 第36-37页 |
·PCR产物回收 | 第37-38页 |
·PCR产物测序 | 第38-40页 |
·功能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0-56页 |
·角鲨烯合成酶基因(ss)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0-45页 |
·角鲨烯环氧酶基因(se)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45-50页 |
·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lgt)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0-56页 |
·小结 | 第56-59页 |
·样本RNA提取 | 第56页 |
·功能基因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56-59页 |
第三章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过程中功能基因的表达 | 第59-69页 |
·样本总RNA的提取和cDNA第一链的合成 | 第59页 |
·角鲨烯合成酶基因(ss)RT—PCR反应 | 第59-60页 |
·角鲨烯环氧酶基因(se)RT—PCR反应 | 第60-61页 |
·葡萄糖基转移酶基因(lgt)RT—PCR反应 | 第61-62页 |
·RT-PCR反应结果 | 第62页 |
·样本RT-PCR反应扩增曲线、溶解曲线 | 第62-64页 |
·样本基因表达结果 | 第64-66页 |
·同一器官中不同基因的表达结果分析 | 第66-68页 |
·小结 | 第68-69页 |
第四章 有效成分在各器官积累规律研究 | 第69-83页 |
·橘核LC-MS分析 | 第69-74页 |
·实验材料 | 第69页 |
·色谱、质谱条件 | 第69页 |
·样品处理 | 第69-70页 |
·LC-MS分析结果 | 第70-74页 |
·有效成分在各器官积累规律研究 | 第74-75页 |
·实验材料 | 第74页 |
·试剂 | 第74页 |
·仪器 | 第74-75页 |
·对照品溶液的制备 | 第75页 |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 第75页 |
·色谱条件 | 第75页 |
·方法学考察 | 第75-78页 |
·标准曲线的制备 | 第75-77页 |
·精密度试验 | 第77页 |
·稳定性试验 | 第77-78页 |
·重复性试验 | 第78页 |
·加样回收试验 | 第78页 |
·样本中有效成分含量测定结果 | 第78-80页 |
·不同器官柠檬苦素类物质含量结果分析 | 第80-82页 |
·小结 | 第82-83页 |
第五章 基因表达量与成分积累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83-88页 |
·分析方法 | 第83-84页 |
·灰色关联度分析结果 | 第84页 |
·结果讨论 | 第84-86页 |
·小结 | 第86-88页 |
第六章 总结与展望 | 第88-92页 |
·样本总RNA提取、功能基因克隆和生物信息学分析 | 第88页 |
·柠檬苦素类化合物生物合成过程中功能基因的表达 | 第88-89页 |
·有效成分在各器官积累规律研究 | 第89-90页 |
·基因表达量与成分积累的灰色关联度分析 | 第90-92页 |
参考女献 | 第92-95页 |
致谢 | 第95-96页 |
在读期间公开发表的学术论文、专著及科研成果 | 第96-97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