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文化、科学、教育、体育论文--高等教育论文--思想政治教育、德育论文

我国大学精神多中心角色体现研究

摘要第1-4页
Abstract第4-9页
第1章 绪论第9-18页
   ·研究背景及意义第9-11页
     ·研究背景第9-10页
     ·研究意义第10-11页
   ·相关研究综述第11-15页
     ·关于大学精神的研究第11-13页
     ·关于大学精神角色体现的研究第13-14页
     ·关于大学精神角色体现实践的研究第14-15页
     ·文献述评第15页
   ·研究方法和思路第15-18页
     ·研究方法第15-16页
     ·研究思路第16-18页
第2章 大学精神多中心角色体现的理论基础第18-26页
   ·主要理论及其适切性第18-20页
     ·多中心视域第18-19页
     ·角色扮演第19-20页
   ·大学精神多中心角色体现内涵第20-23页
     ·概念的厘定第20-21页
     ·大学精神角色体现的特点第21-22页
     ·大学精神角色体现的形式第22-23页
   ·大学精神角色体现的历史演变第23-26页
     ·“师”“生”二元中心时代第23-24页
     ·“政治标签”单一中心时代第24-25页
     ·“多元主体”的多中心时代第25-26页
第3章 我国大学精神多中心角色体现的现状第26-40页
   ·调查问卷设计与样本特征分析第26-29页
     ·调查问卷设计第26-27页
     ·样本特征分析第27-29页
   ·大学精神不同主体角色体现调查第29-35页
     ·不同主体对大学精神的认知情况分析第29-31页
     ·不同主体对大学精神基本构成的认识第31-32页
     ·不同主体对大学精神角色体现的满意度调查第32-33页
     ·不同主体对大学精神体现行为的调查第33-35页
   ·大学精神角色体现存在的问题第35-40页
     ·大学精神角色体现的主体性不强第35-37页
     ·大学精神角色体现的目标性不明第37-38页
     ·大学精神角色体现的组织性不够第38-40页
第4章 大学精神多中心角色体现的理论构建第40-47页
   ·强化大学精神角色体现主体的多元性第40-42页
     ·明确多元主体的角色定位第40-41页
     ·鼓励权力平等的角色扮演第41-42页
     ·促进相互协商的角色冲突第42页
   ·强化大学精神角色体现目标的多样性第42-44页
     ·满足不同角色的多样化需求第43页
     ·共享不同角色利益最大化第43-44页
   ·强化大学精神角色体现方式的自组织性第44-47页
     ·形成网络型的角色治理结构第44-45页
     ·探索互助合作的角色关系第45页
     ·实行自我管理的运行模式第45-47页
第5章 我国大学精神多中心角色体现的实践途径第47-53页
   ·增强校内主体“自治”第47-49页
     ·增强学生的自主性第47-48页
     ·强化教师的自律性第48页
     ·提升管理者的自觉性第48-49页
   ·优化社会治理环境第49-53页
     ·改进社会价值导向第49-50页
     ·创新政府管理模式第50-51页
     ·优化人才评价的社会环境第51-53页
结语第53-55页
致谢第55-56页
参考文献第56-60页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参加的科研和发表的文章第60-61页
附录 A:大学精神在大学各角色中的体现情况调查表第61-63页

论文共63页,点击 下载论文
上一篇:民族地区高校特色专业协同建设研究
下一篇:高校科研成果转化为教学资源的机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