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模糊DEA法的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研究
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7页 |
目录 | 第7-10页 |
图表索引 | 第10-11页 |
第1章 绪论 | 第11-21页 |
·研究背景及意义 | 第11-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8页 |
·国外文献综述 | 第13-15页 |
·国内文献综述 | 第15-17页 |
·综述小结 | 第17-18页 |
·研究内容与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研究内容 | 第18页 |
·研究方法 | 第18-19页 |
·技术路线 | 第19-20页 |
·主要创新点 | 第20-21页 |
第2章 相关理论概述 | 第21-27页 |
·信用评价理论 | 第21-23页 |
·信用评价的涵义 | 第21页 |
·信用评价的特点 | 第21页 |
·信用评价体系的基本要素 | 第21-22页 |
·信用评价的理论基础 | 第22-23页 |
·模糊数学理论 | 第23-24页 |
·模糊数学概述 | 第23页 |
·模糊集 | 第23页 |
·模糊集的α-截集 | 第23-24页 |
·DEA 理论 | 第24-26页 |
·DEA 的基本原理 | 第24-25页 |
·DEA 的基本模型 | 第25-26页 |
·模糊 DEA 法信用评价的评分原理 | 第26-27页 |
第3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特征分析 | 第27-32页 |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 | 第27-29页 |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定义 | 第27页 |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界定标准 | 第27-29页 |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一般特征 | 第29-30页 |
·科技型中小企业的信用特征 | 第30-32页 |
第4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研究 | 第32-42页 |
·指标体系的构建原则 | 第32页 |
·初选指标 | 第32-36页 |
·定性指标 | 第32-33页 |
·定量指标 | 第33-36页 |
·筛选指标 | 第36-40页 |
·因子分析法 | 第36页 |
·因子分析定量指标 | 第36-40页 |
·筛选结果 | 第40页 |
·确立指标体系 | 第40-42页 |
·输入指标 | 第41页 |
·输出指标 | 第41页 |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指标体系 | 第41-42页 |
第5章 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方法研究 | 第42-47页 |
·现有信用评价方法 | 第42-43页 |
·现有信用评价方法简介 | 第42页 |
·现有信用评价方法分析比较 | 第42-43页 |
·模糊 DEA 模型 | 第43-44页 |
·模糊 DEA 法的 CCR 模型 | 第43页 |
·模糊 DEA 法的 SE 模型 | 第43-44页 |
·模糊 DEA 模型求解 | 第44-46页 |
·模糊决策单元的有效生产前沿 | 第44-45页 |
·模糊 DEA 模型的解法 | 第45-46页 |
·模糊决策单元有效性排序——基于α-截集 | 第46页 |
·模糊 DEA 模型的 MATLAB 程序 | 第46-47页 |
第6章 实证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评价体系 | 第47-57页 |
·样本选取和数据处理 | 第47-49页 |
·选取样本 | 第47页 |
·数据处理 | 第47-49页 |
·应用模型 | 第49-54页 |
·评价函数 | 第49-51页 |
·MATLAB 程序运行结果 | 第51-54页 |
·结果分析 | 第54-55页 |
·样本信用评价结果整体分析 | 第54页 |
·样本信用评价结果个体分析 | 第54-55页 |
·回补体系 | 第55-57页 |
第7章 结论与展望 | 第57-60页 |
·研究结论 | 第57-58页 |
·研究不足 | 第58页 |
·研究展望 | 第58-60页 |
参考文献 | 第60-63页 |
致谢 | 第63-64页 |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和研究课题 | 第64-65页 |
附录A 模糊 DEA 模型程序源代码 | 第65-67页 |
附录B 第 4 章因子分析原始数据 | 第67-69页 |
附录C 第 6 章实证分析原始数据 | 第69-71页 |
附录D 第 6 章实证分析时定性指标取截集后数据 | 第71-76页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