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 第1-6页 |
Abstract | 第6-12页 |
1 导论 | 第12-22页 |
·研究背景 | 第12-13页 |
·国内外研究综述 | 第13-19页 |
·国内研究现状 | 第13-16页 |
·境外研究现状 | 第16-18页 |
·文献评述 | 第18-19页 |
·研究思路与方法 | 第19-20页 |
·研究思路 | 第19-20页 |
·研究方法 | 第20页 |
·研究意义 | 第20-22页 |
·理论意义 | 第20-21页 |
·实践意义 | 第21-22页 |
2 基本理论 | 第22-26页 |
·住房保障 | 第22-23页 |
·治理理论 | 第23-26页 |
3 中国住房保障政策的发展历程 | 第26-38页 |
·传统的国家住房供给体制:单位制 | 第26-27页 |
·住房供给体制的改革:双轨制 | 第27-29页 |
·我国住房供给政策多元化阶段 | 第29-36页 |
·小结 | 第36-38页 |
4 T 市住房保障政策实施的实践分析 | 第38-61页 |
·T 市概况 | 第38-42页 |
·T 市家庭人口变动情况 | 第39-41页 |
·T 市家庭居住变动情况 | 第41-42页 |
·T 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政府政策源起 | 第42-43页 |
·T 市保障性安居工程的政府政策过程 | 第43-50页 |
·治理决策 | 第43-44页 |
·治理政策 | 第44-47页 |
·资源动员 | 第47-48页 |
·控制与调整 | 第48-50页 |
·政府政策对 T 市保障性安居工程产生的效果 | 第50-55页 |
·相关工作的公共性和透明性增强 | 第50-51页 |
·住房保障结构趋于合理 | 第51-52页 |
·住房保障质量不断提高 | 第52-55页 |
·T 市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过程中政府行为存在的问题 | 第55-61页 |
·治理动机的异化 | 第55-56页 |
·政府——治理主体的选择性缺位 | 第56-58页 |
·治理工作的结构性缺陷 | 第58-59页 |
·治理的支持资源不足 | 第59-61页 |
5 以整体性治理强化政府在保障性安居工程实施中的作用 | 第61-67页 |
·加强配套设施建设,提升安居工程社区的入住价值 | 第62-63页 |
·强化治理主体的作用:加强项目储备管理 | 第63-64页 |
·政策支持,推进公共租赁房的建设 | 第64页 |
·确保治理资源的充足:增加新增用地规模 | 第64-67页 |
6 结语 | 第67-69页 |
参考文献 | 第69-75页 |
附录 | 第75-81页 |
附录A 访谈提纲 | 第75-76页 |
附录B 西华苑社区个案 | 第76-81页 |
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 第81-82页 |
致谢 | 第82页 |